陈强转自博讯网
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父母们倾向只要一个孩子。
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1月18日《武汉晚报》)
以自杀逼父母不要生二胎,这样的事情,虽然极端,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过重。央视《博乐先生微逗秀》栏目曾经针对“单独二胎”问题,采访了一些独生儿童。不少孩子态度鲜明,坚决反对,有的表示要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扬言把弟弟或妹妹扔河里。这是一期娱乐节目,很多人看到的是童言无忌,捧腹大笑;但却很少有人去反思,“一孩”这种态度的可怕,和造成此态度的原因。
当然,孩子之所以形成如此极端的认识,必然有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但更进一步地去反思,这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剧。“只准生一个”造成的结果就是,来自父母的爱无处安放,都只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更严重的是,现在一些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父母们,也只要一个孩子,造成的结果,往往是“4+2”的爱集于一身。这种宠溺会更加严重,在这种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和自私心理。
而又因为只有这一个孩子,并且预先知道不能再生,便会更加珍惜,小心翼翼地呵护,视若掌上明珠。要知道,中国的父母也并不是天生就特别宠溺孩子,只是在近几十年来,这种现象凸显出来。当血脉成为唯一的时候,在人伦、人性面前,父母想做到不溺爱,都难。这样,滋生出一些“小皇帝”、“小公主”也就见怪不怪了。而没了兄弟姐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就少了很多学习谦让和分享的机会。
放眼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家庭,喜欢要孩子的,一般都是生一群,不喜欢要孩子的,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生育,很少出现只要一个孩子的情况。一定要认识到,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其孩子就容易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陷,而一个没有了“兄弟姐妹”的社会,必定会少了很多亲情和温度。如果“只要一个孩子”成为一种习惯和认识,泛滥下去,还会逐渐让“叔叔姑姑”、“舅舅阿姨”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放开二胎,是重归正途,避免了这种时代悲剧的延续。
来源:BBC
(Modified on 2015/1/20)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