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转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進入城市。而進入新世紀後,1980年之後出生的外出農民工,正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並且在整個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然而,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他們在城市生活得好不好,又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呢?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南通市農村調查隊對該市農村近400名外出務工青年生活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新生代農民工從業呈現新特點
根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從業地區以省內為主,“回流”現象明顯。如2011年,南通市新生代農民工在省內就業的佔68.2%,比上一代農民工提高了12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得益於省內的二、三產業發展較快,就業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各項安置和扶持農民工的政策措施效果明顯。二、行業分佈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從事建築業的比例下降。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從事建築業的比重大幅下降。具體來說,上一代農民工從事建築業和製造業的比例分別為50.5%和18.8%,而新生代農民工從事製造業的比例上升到39.2%,從事建築業的比例下降至24.7%。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在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行業的比重有所上升,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提高了5.8個百分點。三、工作強度更大。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月工作25.6天,每天工作8.8個小時。其中,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的比例為61.9%,平均每天工作9-10個小時的比例為29.2%,平均每天需要工作11個小時以上的比例為5.4%。也就是說,仍有三分之一以上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時間超出8小時。
是什麼阻礙了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
目前,新生代農民工在真正融入到城市實現生存、發展等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其阻礙因素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自身素質和擇業觀念相對於城市勞動力市場的滯後。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初中文化程度的佔55.9%,還有30.0%左右未接受過任何技能培訓。但新生代農民工在擇業觀念上有很大改變,不僅注重工資待遇、住宿條件等物質方面,在精神上也追求有歸屬感的企業,而大多數企業的文化理念不能夠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需求,致使新生代農民工就業難。
其次是工資收入水準較低和務工地房價居高不下。新生代農民工在務工地居住在單位宿舍、工地工棚和經營場所的比重仍然較高。居住條件不好,衛生環境差,這對於想在城市長期穩定發展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是個很無奈的選擇。在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中,目前在城鎮購買住房的僅為2.1%。
最後是精神生活的相對貧乏和人文關懷的缺失。一些地方只偏重維護農民工經濟權益,而忽視農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農民工文化生活貧乏、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滿足、普遍處於文化生活饑渴狀態,農民工的精神生活、精神撫慰和人文關懷缺失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共同努力,讓新生代農民工更有歸屬感
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維護新生代農民工權益是一個系統工程,為此建議: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調查顯示,有33.2%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規劃是專業技術人員,有38.1%的認為缺乏技術專長限制自身的發展,有30.4%的新生代農民工希望政府、社會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因此,各級政府要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新生代農民工的意願,將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
調查顯示,有52.2%的新生代農民工對目前的居住條件不滿意。為此,要根據新生代農民的實際需求,從制度上和規劃上整體考慮新生代農民工的住房問題。
當前,對新生代農民工的關注主要側重在經濟和社會層面,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則關注較少。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讓廣大新生代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切實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尊嚴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