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中国企业海外经营面临企业社会责任困局

2014年09月02日 综合新闻 ⁄ 共 178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多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有媒体星期二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海外运营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困局。

有统计显示,到海外投资经营的中国企业迄今接近两万家,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然而,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海外淘金的时候,已被西方企业广泛重视并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却成为许多中资海外企业发展的瓶颈,亏损的导火索。

《中外对话》网站星期二刊登题为“中国形象: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困局”一文主要讨论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和拉美等地所掉入的企业社会责任困局。对此,中国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刘开明博士星期二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

“中国企业在国内习惯了与政府打交道。虽然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做了不少好事,但在那里投资的中国企业却还是沿用国内与政府打交道的思维方式,结果与当地的社区打交道不善,在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不善与当地人沟通, 在当地环境保护方面做得不够。由于中资企业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理念,不会与工会打交道, 不善与当地人沟通,很多问题自然就会产生。”

“中外对话”网站刊登的文章说,2012年, 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遭遇当地环保组织、土著人、妇女组织的冲击;之后不久,厄瓜多尔发生全国规模的反矿大游行。事件的起因是Y一家中资企业当时准备在厄瓜多尔开发该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露天铜矿; 负责开发铜矿的中资企业认为厄瓜多尔中央政府支持开发项目, 便忽略了当地民间组织的声音, 轻视环保和当地人的价值观。“中外对话”网站刊登的文章强调,中资企业不了解的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民间的声音也很重要”;当地民间和非政府组织要求或试图与中资企业对话,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时,中资企业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不愿意与之对话, 因为中资企业的不少人认为, 非政府组织要么类似于“反政府组织”,要么干脆就是所谓西方反华势力支持的所谓“走狗”。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教授经济学的徐滇庆教授星期二表示,讨论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陷入企业社会责任困局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毕竟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有学习过程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 如果是民营企业,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一些。国有企业走向国际, 如果将那些国内的官僚主义框架也带到国外,那就难免与当地的文化和政治发生冲突。由此, 我再三强调,走向世界,中国应该民营企业为主。 国有企业,特别 特别是国企走向国际后仍然沿用国内的惯例, 奉行和听从的还是上级的指令,没有与当地老百姓沟通的意愿, 仍然认为只要领导说了, 我执行就好。如果国有企业一定要走出去, 产权一定要明晰,经理人员才有积极性将工作做好。”

网上提供的资料显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之外,还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影响的考量。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徐教授指出,在海外搞得好的中资企业也比比皆是。

刘开明认为,中资企业在海外因企业社会责任做得不好而陷入投资困局与中资企业在国内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与工会打交道方面就是很好的例证。外国的工会与中国的不同,其作用和影响力都是中国工会无法比拟的:

“在国内那样, 他们同样就把国内的文化带到了海外,但海外的运营环境已经改变了。思维模式不随之改变, 中资主要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改变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形象。 除非中资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经营战略的一部分, 是企业活动的一部分,已经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不懂这一点,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它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经营。”

《中外对话》的文章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但还不知道怎样做好, 结果是在海外的中资企业“一边轻视环境, 一边搞植树;劳工关系差, 却给政府修大楼; 企业员工一边购买象牙制品, 企业一边给环保组织捐钱且大搞捐赠仪式”。《中外对话》的文章画龙点睛地说,那些中资企业将自己“宣传”和与人“沟通”混淆了,把媒体当作必须听话和为我所用的工具。

(记者:闻剑;责编:嘉华)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