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修理国企 中国私有化浪潮再起

2014年08月30日 综合新闻 ⁄ 共 164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博讯网

最先感受到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潮起的是管理私人投资资金的公司。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注意到,中国的国营企业改革再度提上政府重点工作日程,最先感受到新一轮私有化潮起的是私募股权公司。

中国现在有155000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的国企,大部分不属于金融、能源、航空、电信等关键行业,过去若干年面对民企的步步紧逼,度日艰难。上海的锦江集团就是一例。

文章说,锦江和其他成千上万的非重点行业国企面对新一轮以摆脱国家资本主义形象为目的的改革浪潮,或许能找到机会重获新生。

文章分析了今天中国国企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专注于“战略性行业”高地的国企不到半数,80000多家中央和地方国企的大量业务来自“经济低地”,比如酒店、房地产开发、餐饮和零售及商场管理。过去,它们涉足这些领域的诱惑力很大,包括土地、融资等各方面的优惠。

另一个问题是盈利不断下降。第一轮国企改革中,许多国企成了上市公司,导致企业运营更像民企,10年间上市国企的回报率从1998年的零点几增至7%左右,直逼民企。但过去5年来,民企茁壮的同时国企利润却在下降,现在的回报率只有民企的一半。

私有化

文章引述经济师说,中国经济不断成熟,增速自然要减缓,而效率不高的国企在这一大背景下尤其扎眼,就像一个危险的包袱。

但是甩包袱并不容易。直到最近,大部分分析师都认为中国既无愿望也无能力再来一次当初那样的国企改革。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告诉《经济学人》,直到今年年初,这个大型国企的监管机构还在拖延。

但近几个月的动向表明改革正在走上轨道。改革的方式各异,其中包括出售非核心业务部门,允许私人资本持更多股权,允许董事更独立,等等。最先感受到这一潮流的是各类私募股权公司;流向私人投资基金的潜在交易数量之多,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文章说,地方政府出售地方国企的现象虽然不那么高调,但对中国经济而言意义或许更重大。到现在为止,认为“既得利益者”(即国企本身)会设法阻挠改革的人已经不多了。中国最大的国企中石化100多名高管涉嫌腐败被查,以及国企高管薪酬改革,应该被解读为向所有国企发出的警告。

文章最后指出,虽然私有化力度再大一点会更好,鉴于中国目前的政治现实,各级政府出售从加油站到酒店等它们自己都知道本不该持有的商业利益,应该视为良好的开端。

反邪教

本期《经济学人》另一篇文章从山东招远麦当劳血案5名疑犯8月21日出庭受审着手,分析说中国共产党对“邪教”(evil cults)的忧虑、打压有历史根源。

文章说,从清朝“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国起义几乎推翻清王朝最后遭镇压,到毛时代决不允许宗教迷信存在,上个世纪90年代镇压法轮功,近年来对地下教会的打击,一直到招远血案发生后发动的“抵制邪教”宣传运动,都表明对“邪教”的不容忍。

文章简单介绍了“全能神教”的起源和发展,称其规模远不足以对政权构成威胁,但招远麦当劳血案帮助当局更有效地传递它一直在设法传递的信息:地下教会对每个人都是威胁。

慷慨有限度

《金融时报》说,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结束他最近一次中国之行时发现,北京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对非洲老朋友的慷慨解囊政策是有上限的。

报道引述津巴布韦媒体说,他本指望从中国拿到价值100亿美元救助,以便把津巴布韦经济拉出泥潭,但希望落空,他只拿到一份金额为20亿美元的基建援助贷款合同,价值800万美元的捐助大米,2400万美元用于建学校和诊所。

报道说,中国在非洲最坚定的支持者此番遭遇说明,北京不会无节制地慷慨解囊。即便是基建贷款对穆加贝政府来说也是远水难救近渴。津巴布韦因美国制裁而无法在国际市场获得资金,今后四年仍无法摆脱债务和短期流动性困境。

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说,津巴布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债务重组计划曾承诺限制海外借贷数额,而跟北京签基建贷款协议可能会造成津巴布韦食言,债务重组惹麻烦,加重危机。

中国方面之所以持谨慎态度,主要是担心自己的钱是否确实将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不知所终。

来源:BBC (博讯 boxun.com)
3120835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