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教育压制个性和创造力

2013年08月09日 综合新闻 ⁄ 共 141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新浪

孔子所追求的“有教无类”,不光是性格都一样,能力都一样,而且专业知识也都要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樊迟要学农业,孔子才那么生气的一个理由。孔子的理想就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政治、伦理方面的人才。

“有教无类“的政治思想,也有它的积极的一面。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公民化教育,每一个公民都要接受一定的必要的知识训练。特别是进入社会大生产时代,每个工人都应该掌握同样的技能,让他们接受同样的训练。

然而,“有教无类”也有它负面的影响,与个性化教育背道而驰,限制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压制个性,并不是我无端给孔子加上得一条罪状。他以身作则,杜绝四种毛病: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传统的阐释中,抱着为圣人讳的态度,孔子所杜绝的自然都是些不好的东西:不凭空想象,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然而,这些消极词语,诸如“凭空”呀,“绝对”呀,“固执”呀,都是后世的学者加上去的。

易中天先生是这样评说上面一段话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呢?就是因为颜回有悟性。孔子做学问最反对四种毛病,叫意、必、固、我(《论语•子罕》)。意,就是凭空想象;必,就是绝对肯定;固,就是固执拘泥;我,就是自以为是。这四种毛病,孔子都没有,今人都不少。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悟性,一根筋,认死理,画地为牢,还死不开窍。

假如我们能够站在中立的立场,孔子的原话应该是:不要有想象力(毋意),不要太相信自己(毋必),不要坚持己见(毋固),不要保持个性(毋我)。

现在马上看出问题。孔子要杜绝的四点,正是个性化教育应该提倡的,也是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几千年来,中国教育所缺乏的,所应该深刻反省的地方,就出在儒家的这一教育思想。

做到上述四点的学生,自然好管理。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就是遵守这些纪律的模范,从来不讲老师没有说过的话,从来不下肯定的判断,从来不提自己的观点,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夫子除了崇拜,还是崇拜。听夫子的讲话,没有不专心的;听了夫子的讲话,没有不高兴的。所以得到夫子像唱咏叹调式地称赞:“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反面典型宰予,处处违背上述四条。《论语•八佾》记载,一次鲁哀公问宰予,祭祀土地神的牌位用什么木料。宰予答道:“周人以栗木,目的是让老百姓战栗。”这个解释不一定科学,但是够有想象力的吧?然而,得到老师的则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在为父母服丧问题上,最能体现宰予独立思考精神的,老师坚持三年,他则说一年就够了,因为君子三年不修礼,不习乐,就会礼坏乐崩,而且还要春种秋收,人们要吃饭。这是我们在《论语》中看到的唯一次弟子提出与老师唱反调,孔子一听就来了气,问“这样做于你心安吗?”可爱的宰予只回答了一字:“安!”孔子听了更生气,于是说:“女安则为之”。宰予还真的转身就走了。结果,宰予被老师骂为不孝之子,后来因为白天睡觉,宰予又被骂为“垃圾”,“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中国几千年来,太多太多是颜回这样的乖乖孩,太少太少是宰予这样具有独立思考精神、敢于坚持己见的学生。

中国与西方教育的显着差别在于:中国教育,有教无类;西方教育,有教有类。这也反映在日常语言表达上。美国老师夸一个学生优秀,常说“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那就成了批评人的了:“你很特殊”,“你跟别人不一样”,“你很另类”,等等。谁听了这话都不会高兴。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