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2012年12月21日 综合新闻 ⁄ 共 149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快讯

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中国职业教育事业虽然获得较大发展,但仍面临着投入不足、体制不顺、质量不高和供求脱节等问题,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来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作用。

(一)职业教育发展严重不足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属于最薄弱环节。改革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在20世纪末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展。相比之下,职业教育尽管在政策和法律上受到重视,但实际办学规模处于调整和收缩的状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极不相称。以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发展为例,从改革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两者在学校数量、专职教师和招生规模上都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但随着1998年之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展,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见表7-3)。

1998~2006年,职业中学从10074所降到6100所,减少了3974所;专职教师数量2003年比1999年减少了4.7万人。随着学校数和专职教师的削减,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217.6万人下降到2001年的185.0万人,2002年所有恢复,近年来招生数量才有较快的增长。技工学校的变化幅度更大。技工学校办学规模从1995年开始一路下降,从4521所降到2006年的2880所,减少了1641所;专职教师从1995年的33.7万人下降到2001年的22.0万人,减少了13.7万人;招生人数从1995年的74.0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50.4万人,减少了23.6万人。

在职业教育处于萎缩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中等职业教育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发展,顺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和走向成熟过程中,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本配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这种变化,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关。高等教育长期实行“精英式”发展,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回报,而且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而大多数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上大学,不去接受职业教育。不少家庭看不起职业教育,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般学习较差,社会地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在招生和教育资源分配上,职业教育往往安排在普通教育之后,比方普通教育优先招生、教育资源普通教育优先分配,这样,在制度上进一步压制了职业教育发展,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歧视。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是职业教育出现滑坡和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因素。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技工学校的财政投入增长慢于财政收入增长,甚至慢于整个教育的财政投入增长。在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一些体制和政策上的约束,民营职业培训机构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信贷等方面的因素,也存在着投入不足问题,这些反过来对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997~2006年,教育经费投入从2532亿元上升到9815亿元,每年保持了16.2%的增长速度,但教育资源在不同教育层次上分配非常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更多地向普通高等教育倾斜,使得普通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每年保持在25.1%,而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每年分别为4.3%和7.7%。如图7-1所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上的不均衡,结果造成在整个教育经费的投入格局中,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较大幅度下降。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