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 为什么不少体坛明星退役后生活很落魄?

2012年08月02日 综合新闻 ⁄ 共 91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果壳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这部分运动员往往并不是特别出名,没有赚到大众足够的眼球,没通过比赛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赚到第一桶金的人往往可以通过投资其他行业来赚钱,比如李宁等。
第二,运动员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学习,退役之后缺乏一技之长,文化程度又低,还可能有伤病,这些都导致转型非常困难。当然这个并不是绝对的,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比如邓亚萍等,都可以在退役后加强学习。但这些也是要建立在第一条的基础上的。
第三,与人交流的能力、言辞谈吐的能力往往比文化课还重要。某些运动员表现出天赋的交流和谈吐,再配合上阳光帅气的外形,也很容易出彩,赢得大众的关注。落魄的运动员往往这方面能力比较差,遇到采访说不出像样的话,和观众也缺乏交流。
第四,我国的体育机制中,很多运动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训练上,思维上僵化了,对自己退役后命运的考虑和计划不足。不像国外运动员,要自己拉赞助自己找教练自己请经纪人,拿了奖金还要考虑怎么分配、怎么投资到下个阶段训练中,和社会的交往接触都比较多。
第五,体育界本来就是个金字塔结构的社会,塔尖上的本来就是极少数。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混的比较差的人,只要去挖掘一下,这种个例肯定不在少数。比如在退伍军人、民办教师、乡村医生等群体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更不要提贫富差距那么大的体育界了。所以说个例无意义,建议记者可以深度挖掘一下,看看各个群体中,生活困难群体占到整个群体的百分比,可能更有指导意义。
综合我自己想的这些,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还是和我国这种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体育机制有关。我不是说我国的机制不好,相反认为在现阶段对于提高体育成绩很有帮助,但是的确应该对这些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帮助。另外也可以学习美国模式,对于某些项目可以放手采用个人模式,就像在网球方面的所做的。看看李娜就知道,和观众交流变得和比赛结果一样重要的时候,一个人的潜力会有多大。
PS:另外 提到的原因也很重要。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杰克.伦敦的小说《一块牛排》,其实就是描写了一个曾经的拳王因为缺少一块牛排而输掉比赛的悲惨经历,而想当初辉煌的时候,他却拿牛排来喂自己的宠物狗。看了这篇小说,相信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帮助。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