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园地 > 正文

中国国企弊病观察:一亏就补,国企何时能长大

2017年12月28日 党员园地 ⁄ 共 94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国资委主任李融荣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并要求,中央企业一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可既然承认国有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让国有企业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而不是把国有企业当作一只风筝,收放由政府部门来控制。

如果这样,国有企业这个“婴儿”何时才能长大呢?何时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主体呢?

对国有垄断企业,公众一直颇有微词。它们不仅垄断着社会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垄断着公众利益,垄断着社会公平与公正。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利益归企业,企业高管既拿高薪,又拿厚奖,职工收入也远高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立马给予财政补贴、政策优惠、信贷倾斜,而高管和职工的收入不受任何影响。

这种收入市场化、经营计划化的管理方式,如何体现社会公正、市场公平呢?如何能让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呢?

我们承认,垄断国企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它们承担的责任与它们对资源的垄断、国家政策的关照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用纳税人的钱来对它们进行补贴,对其他市场经济主体来说,实在太不公平。

国资委决定对国有航空公司进行注资时,奥凯航空的老总曾经抱怨,如果能够给奥凯航空公司3000万元的补贴,企业的日子也会好过得多。这里,除了无奈与不满,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漏洞与问题呢?譬如两大国有航空公司套保亏损超百亿的问题,即便套保是国际惯用的做法,一次套保就损失上百亿也不能算“正常”吧?对这样的企业注资,公众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吗?

说真的,对垄断国企享受国家补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如何对纳税人负责的问题,而是对国有垄断企业定位的问题。如果像现在这样对待垄断国企,那么,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为,一个始终呆在襁褓中的婴儿,是不可能长大成人的。一个始终受到国家政策特别照顾的企业,也是不可能真正变得强大起来的。要想使中国的国企真正强大起来,不妨学学老虎是如何培养小虎的。 (江苏 谭浩俊)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