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改革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证。总设计师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前任总书记说,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见1998年5月14日人民日报)。新的党中央领导又明确提出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可是这么多年了,国家富强了,国企盈利了,我们等着企业领导带领我们共同富裕,事实上让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却是越来越悲观的前景,越来越无望的日子。没办法,我们工人只好自己为自己当家作主了。国企改革,让我们自己说了算!
同七十年代以前比,除极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都能吃饱肚子,有点存款。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愁容满面,牢骚满腹?那时候我们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自己幸福的晚年,子孙美好的前景。现在领导告诉我们说,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GDP报表年年增长,我们工资表年年下降。
2004年以来的经济大讨论以来,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我们好像也明白了一点。郞咸平讲国企也能搞好,西方经济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才有生机;秦晖讲目前是掌勺者独占大饭锅,应当既反对寡头又反对民粹;左大培讲得实例更多更具体。按俞愚的说法,北欧国家也是公有制。咱综合起来一琢磨,这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是理想状态,实际状态没有那么纯粹的东西。我们在旧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国企,也搞了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等等,农村合作化还得分点自留地呢。既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那么我们社会主义用点西方国家的合理因素也理所应当。只是,主流的代表们动辄要我们向美国看齐,连西欧北欧都不学,咱觉得就好像当年的王明路线,言必称这个,言必称那个,最后使红军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白区党几乎损失了百分之百。马克思主义还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呢,何况什么什么新自由主义了。
咱琢磨着,他美国当初是在殖民地基础上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可以资本主义多一点,社会主义少一点。咱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当然应当社会主义多一点,资本主义少一点才行。输血还要看看什么血型呢,何况移植,怎么就不考虑排异反应。笔者也是个共产党员,从申请入党那天起就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我相信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最后都要走向共产主义,这叫殊途同归。这里讲的资本主义是指好的资本主义,也可以说由好的讲点人道的懂点社会发展规律的资本家来经营管理企业,社会主义也是真的社会主义,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讲效率的那一套。因特网到来了,因特纳雄耐尔还会远吗?但是这个结果不是自然而然到来的,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
当前的改革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基尼系数迅速扩大。小平讲,改革如果出现两极分化,那么就失败了。可是有主流学者说,把城市和农村分开看,基尼系数不算大。另一个主流说,各省分别计算,贫富差距没那么可怕。他们难道不知道北京盖大楼的是农民工,他们家雇的小保姆是从贫穷省份来的吗?主流们能在各个城市、各个企业、各个社区、各个家庭内部计算那个基尼系数,咱就更佩服。进厂时咱第二种人和他第三种人都每月十八元人民币,二十年后,有个第三种人当了优秀企业家、劳模、代表、委员,到处曝光演讲,最后企业破产,他本人却携家带口移居国外。以前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如今他的基尼系数不跟咱在一起算,跑到大洋彼岸去跟洋人比基尼啦。
前些年,全球化、WTO……,苏修不在边境陈兵百万了,美帝也不对咱虎视眈眈了,跨国公司把大量家电化妆品给咱送来了,说得咱好一阵子高兴。只见俄罗斯有什么斯基大亨控制石油还要控制媒体,沃尔玛要把店开遍全世界,国内各路崛起的富豪也不甘落后,不但挤垮了国内的国营企业,连国外的民营企业也都挤垮了。欧美相继对华纺织品出口叫停,西班牙把咱物美价廉的鞋也给烧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真是厉害!又听说发达国家赚的钱是高端,咱赚的是低端,也就是说咱中国工人仍然用的是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刚绽开的笑容马上凝固了。又听说到处对咱反倾销。在报章上看到,某个企业出口产品,要价低了怕人家说是倾销,就卖高价,人家一查,让这企业多交关税。咱不懂经济学,只是想,有交关税的钱给工人提点工资好不好,省得人家诉你倾销。
再说个大点的事,说错了大家别笑话。那老美老嚷嚷要人民币升值。有高人说人民币升值对咱国家不利,别走当年日圆升值的老路,造成经济停滞。我就想说,给国内的穷人们提高低保,提高各地最低生活标准,给下层职工增长点工资,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既给百姓实惠,又封老美的嘴,岂不是两全其美万全之策?怕就怕老板们说,你们工资高了,生活好了,谁还来给我打工?不行!我提工资别的老板不提,我这买卖就完蛋了,不行!咱国企老总也是这腔调:企业竞争激烈已经达到白热化,利润日趋摊薄,要转弯观念,不要以为干活了就得给工资。咱就心生疑窦,工作量增大,产量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税收增长,咋工资反倒少了?钱都哪去了呢?
全球化有两个。一个是资本的全球化,这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张,股市的膨胀,合资参股并购转让,资本的渗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一个是工人阶级的全球化,这在目前还处在艰难萌发状态。马克思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已经一百多年,实际成果我看还是没有全世界资产者联合得快。小到各个企业,他们企业家又是开会又是论坛,又是结成团体,又是考察办班。咱工人到一起说点事就是非法串联。真是不平等到了极点!可是不要忘了,咱工人农民是武当派,讲究后发制人。
4、确立社会主义国企的经济基础
俞愚在《工》文中讲得好:在科技与智力成为资本,资本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劳动不再完全依赖于资本,反过来,物质资本必须依赖于劳动。劳动报酬在劳动与资本利益共同的基础上趋向于高限,员工身份实现劳动与资本的二重性。资本一旦投射社会,使用权和分配权必须服从法律,服从于社会利益,和劳动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而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是,改革所形成的局面是资本压迫劳动,企业以竞争激烈为理由极力压低工人的收入,增加劳动强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国企以前是大锅饭有一定道理,说产权不明晰也对。但是改革方向要正确,这产应当是属于创造了财富的劳动者,权也应当归企业全体成员,就是把产权、使用权、经济效益分配权归还给经济共同体全体成员。如同许多识者所说,职工参股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国企产权形式。其中最基本的股权,应当以职工为该企业服务的年限确定。另外可以有技术、创新贡献作为股份,但不宜使这些股成为控股,也就是说不要形成少数人控制企业的局面。当前企业由领导者大权独揽,可是他们大多数短期行为。实行职工股权并有继承权,走资本社会化道路,可从根本上克服企业短期行为。
企业目前的作法是使劳动剩余价值大部分直接化为少数权力者掌控的资本,这一现状必须改变。正确的作法是,提高工资,把劳动报酬全部给工人,再由工人投资给企业,可以直接将一部分报酬转为工人的股份。这样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工积极性。股权可以继承,也可捐赠给企业,企业给捐赠人以荣誉,把捐赠人名字及捐赠数额作历史记录以为永志。干部交流制度导致一些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职工持股参与管理才能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老店。国企应当参考华西村的股份制模式,南街村的福利化样板。让工人老大哥像农民学习,实在不好意思。
企业利益共同体与全体人民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是全部与局部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同样,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在企业内部形成每个成员贡献与分配合理挂钩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的合理分工合作与报酬福利分配。
5、构建社会主义国企的管理模式
国企搞不好,私企就能搞好吗?国企工人没有积极性,私企工人就有积极性?识者在这个问题上讲得很全面很透彻。不要被眼前私企的高效益所迷惑。私企成立时间短,历史包袱小,职工工资福利普遍低,国家在政策上照顾,多数私企较少承担科技研发和安全环保投入,使用原国企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许多还有偷漏税商业贿赂等问题。私企少用人,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责任。前些年国企也学这一套,搞所谓的减员增效,浪费大量人才,剥夺劳动权利,使社会负担增加,社会整体效益降低。我们要说,减人增效是少数资本家的道理,不是社会主义的做法,我国人口总量还在上升,增人增效才是社会主义的做法。从一个小的企业来说,可以少用人。作为大型的国企,有能力扩大就业门路,就不能把包袱推向社会。所谓企业办社会包袱重实际是个伪问题,背着抱着一般重,你一把手管不了那么多说明你领导水平能力有限,不会统筹协调指挥调动集体的力量,不会与政府协调分工。这尤其是指以企业为主的社区,比如油田、矿区、电站,职工家属本来是一体的,硬要从中分出一个社会来,基层官员自然高兴,因为机构又增加了,又多了提升的机会了。国家可以扶持大型国企扩大就业,而不是等大批工人下岗,再消极地发放低保。
《工》文指出了国企的要害,就是缺乏民主管理,失去对公有制的民主管理就是人治,是特权所有制。把特权所有制造成的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说成是公有制的问题,就步入改革的误区。现在许多国企在改革的口号下,削弱甚至取消职代会,搞少数人说了算的董事会、股东会,有的就是一把手一个人为所欲为,实在是祸患无穷。
企业是全民的,是利益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就不能只由少数人说了算。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要使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于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以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公有制,人大和职代会是关键,人大和职代会应当享有最高权力。目前国企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和加强人大和职代会的权力职能,民主竞争选举人大代表和职工代表,依照法制程序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国有资产和国企运营。
职代会的选举结果应具广泛的代表性。实现老中青结合,包括离退休人员代表。职代会代表中的在岗人员代表正在创造价值的工人职员的利益,职代会代表中的离退休人员代表部分企业原有累积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职代会代表与企业外的国有股东代表和继承股权的家属代表、个人股东代表在内的全体利益相关人员代表组成股东大会。由于职工代表身在企业,对企业发展情况更为熟悉,兼有劳动与资本二重性,必然表现为更为活跃和主动,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股东更大些。职代会和股东会受人大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鉴于目前企业民主尚处于初级阶段,选举过程中可在社会各相关利益体和新闻媒体中聘用观察员,在召开职代会和股东会时也可适当实行观察员制度。
6、保证国企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首先是选拔经营管理人才,按《工》文指出的那样,由职工民主选举职业经营管理专家担任厂长经理。让每一个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亮相,演说答辩,接受职工考问,有条件的可通过录像直播等方式让其人更广泛地被大众了解。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其进行实践考察。这是清除那些靠弄虚作假、溜须拍马上来的各层企业官僚,使国企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
企业要形成有特色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企业必然在市场中败北。在许多企业中,不重视文化建设,不重视文科人才,不学习马列理论,不重视采纳宣传理论人员的意见。许多企业的政工人员往往在理工科人才中选任,并且不提高他们的文史哲水平。这也是目前一些企业高层不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没有政治远见,致使腐败横行的原因之一。要利用企业报刊、闭路电视、局域网这些工具来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搞好宣传教育、厂务公开。让人讲话就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迟早有一天会垮台。许多企业故意排斥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把报刊电视节目搞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有不少企业在局域网开辟论坛,独裁领导看到职工讲了真话,即匆匆关闭。例如某厂长化名参加讲坛对话,耐着性子听了普通职工对企业作法的一阵抨击,火冒三丈,第二天就下令关闭论坛。
企业要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不能使差距太大。官兵平等才有凝聚力,像白俄罗斯国家规定高层人员收入不能高于普通人工资的四倍。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过大必然造成隔阂,使高层脱离群众。对贡献突出、巨大的集体和个人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如以其名字命名某设备、工艺、专利等。荣誉给错了可以纠正,钱花掉再就收不回来了。
真正重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大量培养技术人才并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防止技术人才流失。现在企业中行政管理人员地位待遇高,使得许多技术人员为了行政级别而纷纷走上仕途。为了不让大批技术人才荒废专业,应当使他们技术职务职称与行政级别相应,例如可设科级班组技术员、厂级技术组长等,以使真正人才终生不脱离技术科研岗位。建立专业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开发课题,鼓励全员参与开展学术技术研讨。对技术创新可依其贡献大小设立相应的技术建议讨论决策权力,即按其技术创新成果的量化比例,对技术项目投入的决策行使表决。
认真开展合理化建议工作,给予应有奖励,对好的有价值的管理、技术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实行专利化。使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化,有组织、有程序、持续连贯,最终实现每个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技术革新。
国企负有鼓励就业、承担就业的责任。国家应当对努力接纳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如果我国实行教育劵制度,那么在教育阶段结束后,就可将其直接转为就业劵,国家用就业劵价格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结果是否必然出现养懒人的问题呢?回答是否定的。以往企业中的懒人其实可分为两种,一种人是真懒,一种人是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的不满。在企业实行人人享有股权,责任分工科学合理,收入与贡献匹配的情况下,懒人将减到最低,在企业中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再谈垄断福利问题。有人说反垄断福利是个阴谋,这话未必没有道理。警惕有人挑拨一部分工人群体与另一部分群体的关系,而转移社会上对高层腐败的关注。垄断行业工资福利高,要解决的是垄断,而不是由此产生的福利。提高企业全员福利,加以推广直至提高全社会福利是好事。应当防止的是福利可能带来的浪费,采取措施既保证享受福利又不浪费,是容易办到的。
真正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的改革在设计实验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它与由少数人说了算的拉历史倒退的改革不可同日而语。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聪明智慧和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相信由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工人阶级积极参与的国企改革必然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博讯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