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郝江涛:以“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为鉴:对当代中国治理的反思

2024年06月24日 综合新闻 ⁄ 字号

作者: 郝江涛

一、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贤哲均留下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智慧箴言。其中,“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揭示了为政者应如何自律与引导他人,阐明了在治理实践中,领导者不仅应修正自身,更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本文将以这一古训为理论起点,反思当代中国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制度完善与开放协商,实现治理现代化和长治久安。

二、古训内涵与治国智慧

2.1 自省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中,“释己以教人”指的是单纯依靠自我牺牲或放弃原则来迎合他人,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难以获得广泛认同;而“正己而化人”则强调先正己、修身养性,只有自身品行端正,方能通过榜样力量感化他人。由此,治国者若缺乏自省和自律,便难以获得民心、引领群伦。

2.2 顺逆之别与治理成败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进一步指出:当政策或领导行为与民意和社会规律相悖时,便难以获得支持,容易引发混乱;反之,当政策符合公众期待且基于科学理性的判断时,便易于推行,社会秩序也能随之趋稳。这既是对领导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对治理实践成败的深刻总结。

三、当代中国治理中的现状与困境

3.1 体制集中与决策机制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国治理模式在不断变革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决策过程不够开放透明
    部分重大决策仍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信息传递与意见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决策依据和实施效果常难与基层实际相衔接。
  • 权力高度集中与缺乏自我反思
    高度集中的决策权有时会抑制多元声音的表达,部分决策者过于依赖个人判断,缺乏必要的自我批评与修正机制,从而容易陷入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
  • 民意表达与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一些领域,民众参与政策讨论的渠道尚不畅通,导致部分政策执行中民意未能充分反映,社会监督和舆论反馈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3.2 治理文化与用人标准的反思

治国之本在于人才,政治文化则决定着治理风气。当前,部分用人机制和政治文化中存在以下问题:

  • 缺乏多元与包容
    在部分选拔与任用干部的过程中,重视政治忠诚和短期绩效而忽视德才兼备、具备长远战略眼光的人才,容易使领导班子缺乏创新动力和自我革新能力。
  • 自信过度与缺乏自省
    一些领导者在执政过程中表现出过分自信,难以容忍不同声音,缺乏必要的自我批评和反思,进而可能导致决策偏差和治理盲区。

四、以古训为镜的治理反思

4.1 以正己为本,树立榜样引领

“正己而化人者顺”启示我们,治理的根本在于修身正己。为实现治理现代化,必须强调领导者的自律和榜样作用:

  • 增强自我反思机制
    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建立常态化的自我批评和反思制度,通过内部评议和公开问责等方式,及时纠正决策偏差和行为失范。
  • 倡导以身作则的领导风范
    领导者应注重道德修养和品行示范,既要在政策制定中体现科学精神,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展现谦逊务实的作风,从而凝聚民心、化解矛盾。

4.2 构建顺应民意的开放治理体系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表明,政策只有顺应民意、符合社会实际,才能赢得广泛支持。当前,应着力推进以下改革:

  • 拓宽民意参与渠道
    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会、在线咨询、专家论证等方式,使决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确保各方意见得到充分反映。
  • 完善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
    加强政策制定过程的信息公开,鼓励社会舆论和媒体监督,形成内外部合力,确保决策依据充分、执行过程公开,让公众有信心监督与参与。

4.3 完善用人机制与构建良好政治文化

“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强调,人才是治国安邦的关键。为此,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 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在选拔干部时,既要考察其政治品德,也要重视专业能力和战略眼光,鼓励创新、包容多元,构建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 营造宽容批评、激励进步的政治文化
    鼓励内部自我批评和外部监督,既要容忍合理批评,也要激励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使治理体系形成良性互动和持续改进的局面。

五、展望未来:建设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

以“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以及后续论述为指导,当代中国治理应在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的改革方向可概括为:

  • 推动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
    通过技术手段与制度创新,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科学分析的决策支持体系,同时在制度上保障民众广泛参与和意见表达。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权力制衡与问责为核心,完善上下沟通与监督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治理全程公开透明。
  • 营造和谐政治生态
    以仁德治国为基石,倡导宽容、开放和理性的政治文化,通过自我反思与不断革新,使国家治理既有力度又具温度,稳步迈向长治久安。

六、结语

“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这句古训为当代中国治理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诫我们,治国之道不仅在于制度设计,更在于领导者是否具备自我反思和以身作则的品质;不仅要顺应民意,倾听社会各界声音,还要构建包容多元、透明高效的治理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竞争与国内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为实现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智慧的解读与当代治理问题的反思,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参考,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