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当代中国治理反思

2023年07月02日 综合新闻 ⁄ 共 2562字 ⁄ 字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当代中国治理反思已关闭评论

作者: 郝江涛

一、引言

中华民族自古便重视“本”的理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一古训蕴含着治国安邦的基本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首先要夯实根基、注重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推陈出新、顺应时势。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与全球竞争并存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理论起点,反思当代中国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回归根本、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期望为推动国家治理的长效发展提供启示。

二、古训解析与治国智慧

2.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内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为政》,意在说明君子在治学、做人、治国过程中,都应把握根本、注重本质。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务本为先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其内心有明确的道义追求和价值信仰。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都必须先夯实根基。对治国者而言,这意味着要重视制度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基础稳固,方能顺势而行。
  2. 本立而道生
    “本”指根本、基础,“道”则指治国之道。只有根本问题得到解决,治理体系中蕴含的正确方略和治理智慧才能自然显现。换言之,治国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注重扎实的基础建设,这既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现代治理的必然要求。
  3. 内外兼修
    君子不仅要修身齐家,更要治国平天下。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于构建公平正义、廉洁高效的政治生态。只有领导者自身做到“正己”,才能以身作则、化人以德,进而形成团结进取的社会共识。

2.2 古训在治国理政中的现实意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路径。对当代中国而言,这一理念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夯实制度基础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拥有坚实的制度基础,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法治、公开、透明、问责是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这些都离不开对“本”的夯实。
  • 增强治理效能
    现代治理强调科学决策和多元参与,只有确保决策过程建立在充分调研与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政策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前瞻性。务本意味着回归政策制定的原点,避免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使治理更加务实有效。
  • 凝聚社会共识
    一个国家的治理成败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更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通过注重根本、弘扬正道,可以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形成人人共治、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

三、当代中国治理中的现状与问题

3.1 制度建设与法治保障亟待加强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制度落实不够到位
    虽然在理论上不断强调法治与制度建设,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领域仍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使得一些基层治理中的乱象难以及时纠正,影响了整体治理效能。
  • 信息透明与公众参与不足
    现代治理要求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民意广泛参与。然而,部分政策决策仍偏向于自上而下,缺乏足够的公众咨询和意见反馈,导致政策实施中出现偏差,难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3.2 用人机制与领导风气亟待改进

  • 用人标准与激励机制问题
    当前一些领域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中,过于强调政治忠诚和短期政绩,忽视了对实际工作能力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考察。这不仅限制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也可能导致决策层缺乏创新和变革的动力。
  • 部分领导者急功近利,缺乏自我批评
    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领导者容易受到短期利益和局部效应的影响,忽视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与纠正。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不利于长期发展,也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和治理效率的下降。

3.3 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短板

  • 城乡差距与区域不平衡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少地区尤其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这种结构性矛盾,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将会对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公共服务供给与民生保障待进一步提升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部分公共服务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是当前治理体系亟待完善的重要课题。

四、以“务本”为道的治理改进路径

4.1 夯实制度基础,推进法治建设

“本立而道生”要求治理的根本在于制度基础。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项政策和行政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不断完善立法与司法体系,构建公平正义、透明高效的法治环境。
  • 强化制度执行与问责监督
    加强对各级政府和公务人员的监督问责,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通过信息公开、内部审计、公众监督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2 推动决策科学化,增强公众参与

  • 构建开放透明的决策机制
    在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专家智库和社会各界意见,推动决策公开透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反馈平台,使公众能够及时、广泛地参与政策讨论。
  • 加强政策评估与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估体系,对已实施政策进行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估。通过定期发布政策效果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与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

4.3 优化人才选拔,营造良好政治文化

  • 健全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机制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德才并重,既重视政治忠诚,也注重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公开、公正、竞争的选拔机制,为各级治理层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 营造宽容批评、持续改进的风气
    倡导领导者勇于自我批评和接受监督,形成上下互动、互促进步的良好政治文化。只有在不断反思与改进中,才能使治理体系保持活力与适应性,实现长治久安。

五、结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不仅是治学修身的箴言,更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回望当代中国治理的实践,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夯实制度基础、完善法治体系、优化人才机制以及增强公众参与。只有在这些“本”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国家治理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以“务本”为道、以正道治国,不仅有助于增强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公信力,更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保障。愿我们以古训为鉴,回归治理之本,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治国之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