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转自RFA自由亚洲
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与台湾的"晓剧场"合作,在六四34周年前夕,重演以天安门难属为主题,讲述遇难学生母亲临终前,想到天安门广场拜祭儿子故事的六四舞台剧《5月35日》。
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表示,去年在台湾播放港版《5月35日》影片,引起回响大,已有构思在台重演的计划,今年计划公演共六场,全部爆满,反应比去年更佳,相信是随着中国对全球威胁越大,使更多人关注中国和香港人权主题。
邱伊翎:"我们不是只在讲六四,而是会去谈更多更广泛的人权议题,李明哲的事件、富察和杨智渊等,有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入境中国或者香港,可能就会面临到人身安全的危险。在国安法实施之后,中国政府在不断要扩大法律的管辖权,可以逮捕更多外国人,甚至包括台湾人,即使不入境中国跟香港,在欧洲或其他国家,你可能也都会被中国政府要求,送到中国去接受法律的审判,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去感同身受,不可能是跟我没有关系的。"
台重演《5月35日》舞台剧反应佳 与中国对全球威胁升高有关
邱伊翎表示,以往在台湾,主要是人权团体关注六四事件和中国人权状况,希望重演谈六四的舞台剧故事,能吸引很少接触中国敏感政治话题的台湾人的关注。
邱伊翎:"中国的人权议题,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不去管它,它就不会影响到我们。事实上,它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甚至是全球的人权的现况。一般的老百姓完全不碰政治,但是可能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还是会去面临到家人或亲友,都会用各种方式和理由,限制他有什么话该讲,有什么话不该讲,或可不可以去悼念。对自由的压迫和管控,其实是无所不在的。"
她表示,在找寻剧场合作时,没有剧团因为《香港国安法》的风险而拒绝,但会特别安排广东话读白的香港表演者配戴面具。
台版《5月35日》导演:自由价更高 甘愿放弃在中港的合作
"晓剧场"兼台版《5月35日》导演锺伯渊表示,决定参与计划时,已考虑可能不能再到香港。他表示,有如此决心,与他不只一次体会大陆对自由的打压有关,2020年台湾大选投票日前夕,在澳门被查问的经验,让他更珍惜自由的可贵。
锺伯渊:"护照上面我有贴'Republic of Taiwan',一直以来去在各国,都没有遇到有人要求我把它撕掉。2020年当我到澳门的时候,就被带进小房间里面质问,要我把它撕掉,他们就放行我。隔天晚上我再回来台湾,看到我的朋友时,我就哭出来了。其实你会很恐惧,你不敢跟任何人说的恐惧感,状况比你想象中还要严重。在那次的经验之后,我认为自由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持续的去彰显永远都可以发出来的声音,而不要封闭我自己说话的权利。好像现在不能去香港了,那我就先不要了。 "
台版《5月35日》将加入台湾和香港的抗争元素
虽然六四事件已发生34年,但锺伯渊认为,《5月35日》通过遇难者母亲"小林",充份表达天安门难属多年来被打压的情况和伤痛,又说,六四事件既是历史,也能反映当代的人权情况,在台公演的版本,除了谈六四,也加入台湾和香港的抗争历史元素。
锺伯渊:"这次演出我们要模糊那个界线,'小林'听的台语歌,是台语禁歌,会牵涉到228事件的时候,白色恐怖的台语禁歌。观众会在舞台上面看到一把折烂的伞,代表曾经有过的“雨伞革命”;花瓶里有一束枯掉的太阳花等等,所有关于抗争的意象,都会在舞台上呈现,利用当代这些历史融合戏里面来,它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或许透过这个故事,也可以让观众思考,我要经济挂帅,还是要人权挂帅。"
演遇难学生母亲"小林"的表演者梁德翔表示,理解这次表演的题材敏感,但强调,作为演员,不是要做政治抗争,只是想呈现母亲对儿子的爱,没有因安全和不能再入境香港等问题影响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