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独裁暴政观察:一周新闻聚焦——白纸风暴挑战习近平的威权统治,逼迫“动态清零”政策下台

2022年12月14日 综合新闻 ⁄ 共 991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焦玉柱转自民主中国

在中国各地最近罕见出现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活动后,当局正戏剧性地加大和加快新冠防疫措施的松绑力度,星期三(2022年12月7日)宣布十项新规定,包括不准随意对小区和街道实施临时封控。此类大范围的、突然的封控措施已经实施三年,曾一直受到民众的不满,但直到全国各地最近出现罕见的反政府示威之前,当局一直不肯松绑。

法国《世界报》评论员阿兰·弗拉雄(Alain Frachon)周四刊出文章分析说,经济增长放缓、年轻人高失业、数百万受到隔离的人筋疲力尽: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新冠疫情显现了中国专制制度的缺陷。

弗拉雄表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抗,是北京想要的。2020年3月至4月,新冠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病毒,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展示了它的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中国)说,这件事证明:独裁统治是胜过民主的,只有独裁统治才能选择雄心勃勃的清零政策。可今天,中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还砸得很疼:在激烈抗议的压力下,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突然地放弃了新冠清零路线。街头的抗议声让中共退缩了。

弗拉雄写道,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行动迟缓且管理缺乏透明。中国迟迟没有就疫情在武汉爆发发出警告,迟迟没有把它所知道的有关新冠病毒的一切告知外界。但很快,党国一体的中国就做出了反应,他装备了自己。中国生产口罩、检测剂,而且还最先研制出了疫苗。而在自我批评是生活一部分的西方世界,我们再一次接受了一个陈旧的胡说八道:独裁比民主更有效。

独裁政府反应更快,它没有没完没了的讨论,它既没有议会磋商的烦恼,也没有众多的专家的意见要考虑。民主政府,它缓慢、乱哄哄,当危险到来的时候,还在致力于无用的分裂和争吵。而且,这个衰落的西方,深信分工的好处,屈服于经济全球化的便利,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医疗工业的一部分转移到了中国。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6日报道:中国新冠疫情:清零政策退场与保全习近平的“面子”

在中国,如果你想要知道政府在新冠防疫方面的打算,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就以北京为例。

感染病例并没有显著的下降,但是现在公共交通不再要求核酸检测结果了;酒吧和餐厅也在慢慢地逐渐重开;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人感染新冠之后也被允许居家隔离,而不是被送去集中隔离设施。

从周二(12月6日)起,进入超级市场、办公楼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不再需要出示检测结果。

于是当你去审视当下到底是什么情况时,轨迹看来是很清晰了——政府似乎已经悄悄地放弃了新冠清零的目标。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新冠的相关防疫限制已经结束——比如,你还是需要有48小时以内的检测结果才能进入医院、学校、餐厅和健身房。同样,这并不代表一些限制措施在半年后将不再存在。

但是,将每一波疫情的新增感染病例都清零的陈述性目标……已经消失了。

新的计划似乎是要减慢病毒的传播,希望令医疗系统能够承受,而不是试图彻底消灭这一疾病。

这可能涉及到在病毒扩散过程中对它进行监察,以管理感染扩散的流向,以及重症和死亡数量。

某些时候,它可能意味着某些措施会重新实施,但是各城市不再需要新增病例数字清零才可开放。

北京并不是唯一解除部分措施的地方——而各地区在这方面的差异也相当大。

以东南省份浙江为例,除了特定职业的人群以外,不再需要定期的检测。

东部的山东省将不再要求在买咳嗽药或者开车上高速公路之前先接受检查;中部河南省则不再要求有核酸检测结果才能进入住宅社区。

上海、武汉、重庆、广州、深圳和成都等大城市均有类似的放宽。

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已经重开了超市、酒店、电影院和健身房。西藏的公共交通亦已恢复运行。

就在几个星期前,中国政府还在敦促全民配合遵守清零防疫的措施。

尽管有压倒性的证据显示中国的防疫封控措施严重打击经济和民众的生计,习近平在最近的党代表大会上仍然站在人民大会堂里,重申对他的这项标志性政策坚定不移。

然后,抗议发生了。

乌鲁木齐一座公寓楼火灾造成10人死亡,引发巨大公愤。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将死亡惨剧归咎于新冠封控措施,因为据称封锁使得消防人员无法进入现场,也阻挡了居民逃生的出路。北京否认这一点,而BBC也未能核实这些指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火灾导致了全国多地的示威。

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抗议者要求结束新冠清零政策。他们想要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一些人开始要求习近平下台。

自从1989年的政治动荡导致天安门广场的血腥镇压之后,从未出现过公众如此广泛地反对共产党的行动。

忽然间,改变发生了——而中国民众开始开玩笑说,抗议其实是有用的。

上星期,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去世,令政府更加备受压力。他的时代作为一个高速发展并且与外面世界重新连通的时期被很多人缅怀,与当下的状况对比鲜明。

对于习近平政府来说,另一个危险是公众悼念的活动可能会演变成更多的抗议。这在几十年前已经发生过,当时改革派领袖胡耀邦去世,民众聚集纪念他,却演变成了天安门示威活动。

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个曾经对新冠防疫政策引发的公愤严重低估的政府,现在忽然改变了思路。

以一种保全面子的方式做到这一点,成了如今的要务。

封控民众远远超出必要时长的中国官员,是永远不会为此走出来向公众道歉的。

但是,共产党开始通过官方媒体转变公共舆论导向,现在它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变种致死率已远低于过去。

相较于此前,这是一个明确的转变。过去的主调是声称世界其他地方都陷于新冠疫情地狱之中,而国民应当为自己生活在安全的中国而感到幸运。

如今,仍然存在着两项重大挑战。

首先,是让更多的人接种疫苗,特别是长者和高危人群,这方面一直有不足。官方数据显示80岁以上的人群只有40%接种了疫苗加强针。此前在香港,未接种疫苗的长者在死亡人数中占据相当大的部分。

驱动中国反“清零”抗议示威的年轻一代

第二,官员本来有好几年的时间可以扩大中国医院重症监护(ICU,深切治疗)部门的容量。这在目前仍然不足,所以一旦新冠病例数量激增引发的急症病人大量增加,将对医疗系统构成巨大考验。

出于这个原因,目标将会缓慢推进,试图确保医院不会爆满。如果爆满,封控措施总是可以再度实施的。

中国的防疫新路线将会一步一步地演化,即使这意味着有时候会需要再倒退回去。

▲美国之音(VOA)12月7日报道:动态清零政策大转弯 北京“重磅”推出松绑新十条

在中国各地最近罕见出现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活动后,当局正戏剧性地加大和加快新冠防疫措施的松绑力度,星期三(2022年12月7日)宣布十项新规定,包括不准随意对小区和街道实施临时封控。

此类大范围的、突然的封控措施已经实施三年,曾一直受到民众的不满,但直到全国各地最近出现罕见的反政府示威之前,当局一直不肯松绑。

中国当局星期三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名义,宣布了官方新华社所说的“重磅”新十条,包括各地有关部门应该按楼栋、单元、楼层和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对小区、社区和街道实施临时封控;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老人和儿童机构等特殊场所外,不查检健康码;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度患病者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和小区门,确保群众紧急避险渠道畅通。

上个月,新疆乌鲁木齐一居民楼发生火灾,导致至少10人死亡。人们相信中国坚持推行了三年不讲基本人道、动辄封城、封居民区、封居民楼的疫情防控做法导致居民无法迅速逃生而死亡。这起事件导致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发生了示威抗议。一些人手举白纸,抗议当局封锁消息,剥夺民众的话语权,其中一些人还大胆地喊出了“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的口号。

当局星期三在推出“新十条”松绑措施时没有提到最近各地发生的抗议活动,但称颁布新措施是“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局在发布“新十条”新政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开,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

观察人士们说,各地当局采取这类做法的原因就是为了要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习近平强推的动态清零政策,与此前随意和突然采取封城措施那样,中国当局最近几天突然大动作修改防疫措施,必将给各地的防疫执行工作产生很大的混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说,中国当局最近看来放松了一些新冠疫情应对措施,但实际状况如何目前还不清楚。他说,美国希望看到中国成功应对新冠疫情,也希望看到当局给予民众表达意见和抗议的自由。

▲美国之音(VOA)12月7日报道:中国防疫“新十条”轻症居家隔离是“动态清零”终结?

香港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整体持续降温之际,当局12月6日推出“新十条”,进一步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包括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大部分新冠患者可采取居家隔离。中国卫生官员强调,当局并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而是为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做好准备。有分析则认为,这次调整等同于取消“动态清零”。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公布新的十条优化防控措施。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致病力已逐渐减少,这次防疫措施放宽是因应病毒的特点。

梁万年表示,这次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不是被动的,他解释说,变异株致病力及毒力明显减弱,全人全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及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新十条”包括优化隔离方式。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第六及第七天核酸检测CT值高于或等于35就可以解除,密切接触者也采取五天居家隔离。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原医疗救助部部长任瑞红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各级政府为过去接近三年的强制隔离付出了高昂代价。

任瑞红说:“以前那种强制(隔离),包括方舱(医院),包括呆在酒店、宾馆是真正的隔离。三年大规模的隔离付出的经济代价是毫无疑问的。地方政府也没有能力再去承担这种隔离所产生的经济成本了。长期的隔离对于民众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也是。经济也几乎陷于崩溃。”

全员核酸检测逐渐成为历史

“新十条”要求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层、住户等划定高风险区域,不可随意扩大,也不可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连续五天没有新增确诊就要及时解封,同时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以开展快速抗原检测。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也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健康码。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前高管任瑞红表示,一般场所不查健康码是中国疫情防控与国际接轨的先决条件。

任瑞红说:“以前健康码这种东西几乎成了各级政府机关对一个人全程控制的手段。现在不再查验健康码,等于是说,我们不再对患者进行追踪。欧美国家是不可能有这种东西的。 这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

公布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当局会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准停工、停业、停产,没有疫情的学校也要开展正常的面授课堂,并加快推进长者接种新冠疫苗。

“动态清零”被视为抗疫标志口号

中国国家卫健委表示,这次优化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内各类的疫情防控,暂时不会调整现行入境隔离措施。

在任瑞红眼里,所谓的“新十条”意味着中国已经放弃“动态清零”方针,只不过没有宣之于口。

任瑞红说:“一句话就是‘不再清零了’。不管是动态还是静态的清零都已放弃了,但是也没有必要非要说出来不可。‘动态清零’这个说法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抗疫胜利的标志性口号。如果说‘放弃动态清零’等于是自己否定了自己。你放弃动态清零给民众的印象就是,我放弃来保护你们了。这是有很大的不适感。一些人(老百姓)其实还是很害怕。”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的台湾行政院前卫生署副署长李龙腾对于中国颁布“新十条”表示欢迎。

李龙腾说:“就像流行感冒我们也只会自行根据流鼻水、喉咙疼、发烧等症状进行治疗而已。你自我健康管理就好了,也不一定要隔离。出门时戴好口罩不传染给别人,这样就够了。没有必要再去什么封城和清零。感觉上这应该是没有必要。”

外界忧松绑后中国疫情大幅反弹

随着管控松绑,外界关注中国新冠疫情会否出现大幅反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前高管任瑞红认为,目前中国确诊人口比例极低,缺乏自然免疫保护力。中国国产疫苗的保护效益也未如理想。

她说,中国疫情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明年2月中国会遭遇到第一波真正全国性疫情。

任瑞红说:“就好像小婴儿一样。开始的时候你为了保护他,让他无菌,但是孩子一旦跟外界跟社会接触的话,特别容易生病,特别容易得大病。中国民众在失去保护的情况下会怎样?首先要看人们的抵抗力,另外要看你能否很好防范外界病毒对你的入侵。接下来如果中国全国的措施都放松,加上人口的流动量和人口的基数和交通工具的密集程度等等,会出现一波全国的大面积的疫情。”

台湾行政院前卫生署副署长李龙腾对于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却保持审慎乐观。

李龙腾说:“病毒已经突变到几乎比流感还弱。现在距离2月份还有两个多月,理论上毒性也会越来越弱。即使它有像流感那么大的传染性,也不可能造成很大的伤亡,所以根本不需要那么紧张去关注,反而重新提升民生经济才是比较重要的。”

近日中国持续为防疫措施松绑,新华社早前发表名为《抗疫最困难时期已经走过》的文章,强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加上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都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基础和提供条件。

▲美国之音(VOA)12月7日报道:清零政策下台后,中国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北京市民在宣传习近平思想的标语墙前排队等候进行核酸检测。(2022年12月5日)

华盛顿 —在经过三年严格的清零政策之后,中国在11月底开始放宽对于新冠疫情控制的措施。此前,中国一直称自己是新冠防疫的优等生,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只有5200个死亡病例,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然而专家认为,北京最大的防疫挑战也许就在放松清零之后。

中国官媒新华社12月5日发表时评,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

“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 文章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高斯廷:清零退场缺乏规划,习近平治国一大污点

放宽疫情控制是很多人的诉求,但对于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杨先生来说,政府不断更改的政策似乎让他的生活更混乱了。

“上周说不用强制每两天测核酸之后,检测点少了很多,但是去超市还是要48小时核酸”,杨先生对美国之音说,“上周四,零下1度(的天气),我排队排了快两个小时才测上,结果48小时没出结果!还是没去成超市买菜。”

杨先生有些哭笑不得:“我打了12345投诉,但是也没解决问题。不过这周政策又变了,去超市已经不用核酸了,只需要绿码。”

在微博微信上,也有不少人有类似的抱怨。许多地方虽然取消了遍布城市各处的核酸检测网点,但人们进入许多公共设施还需出示核酸检查结果。

大批居民被迫前往医院或是剩下的检测网点进行核酸检测。现在冬季降临,北方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网络上传出的照片显示,医院外面,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很多人得在寒冷中等待数小时才能做完检测。

除了测核酸,还有隔离政策以及旅游政策仍然模糊不清。很多市民在微博上抱怨,政府对于放宽疾控措施似乎准备不足, 由于政策不够明确,让人们有些无所适从。

“中国缺乏规划的退场机制将导致大量的病患住院和死亡病例,而这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法暨人权协调中心主任拉里·高斯廷(Larry Gostin)对美国之音说。

他认为,三年的清零政策导致中国境内人群的自然免疫力非常低,疫苗加强针施打率不足。这些因素碰上传播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中国可能会出现住院和死亡人数激增的情况,特别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群。

“总的来说,我很惊讶地看到中国退出清零的策略如此混乱,没有明确的计划来防止卫生系统负担过重”,高斯廷解释道,“中国应当在几个月前就开始逐渐过渡退出清零政策……我认为这将是习近平在高效治国方面的一个重要污点。”

杨大利:中国医疗和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利则说,尽管晚了很多,取消动态清零是一个正面的发展。

“因为动态清零就是给地方领导,整个官僚体系,整个的医疗体系加了一个紧箍咒。所以只要把动态清零这几个字拿掉了,那么马上中国整个的体系中,上上下下各个环节大家都松一口气”,他说。他认为三年的动态清零给地方政府的经济带来很大压力,所以能够不大规模做核酸,建方舱,将舒缓地方的财政压力和执行压力。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医疗系统和政府系统都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只要开始放松一点,这个病毒是不会等人的。这个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杨大利强调,“所以整个社会不可避免要经历学习怎么防护,尤其是从个人,从家庭的角度来学习怎么防止感染,或者是感染了以后怎么处理这么一个过程。”

中国过去三年一直致力于强调新冠病毒的严重性,以证明清零政策的正当性。官方媒体和自媒体都强调新冠最坏的消息,大量报道美国和欧洲国家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数,以及感染病毒之后可能带来长达数月的易于劳累、味觉丧失等长新冠症状。

“早期的时候(这样宣传)是有道理的,但是过去一年,尤其是在奥密克戎变异出来之后,实际上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芝加哥大学的杨大利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来指引民众比较客观的来处理目前的状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安全中心的阿梅什·阿达利亚医生(Amesh Adalja)也同意这一点。他认为,防疫最重要的就是让民众逐渐学会计算自己可以接受的风险,“但这个过程过去由于威权的防疫措施完全停滞了”,他通过邮件告诉美国之音。

台湾与香港的经验

香港和台湾都在此前经历了与病毒共存的初期阶段,港台的专家指出,中国可以借鉴香港和台湾的一些经历。

“香港和台湾刚开始的时候主要就是医疗体系没有办法负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一些本来就有慢性疾病的人”,台湾长庚大学新兴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医生说。

“刚开始解封以后,势必感染的案例会增加很多”, 她通过电话告诉美国之音,“中国让我们比较忧心的一点是打加强针的人不多。所以说感染的范围会比较广,可能重症比例也会比香港和台湾高一些。”

台湾在今年5月出现大量确诊病例时,曾一度带来了急诊室爆满等问题。BBC此前的报道说,急诊爆满的原因并不是重症过多,而是民众的恐慌带来焦虑情绪,导致很多不需要前往急诊的病患都涌向急诊室。

施信如说,台湾给中国的经验就是做好疫情分流,即决定紧急治疗的处理次序和优先级别,救护运输的次序和优先级,以及病患送达的地点。

“我们看到台湾的数据,每天(死亡)几十个人里面,大概90%是有慢性病的人。那是病毒导致这些慢性病的人死掉呢,还是说在照顾上面比较困难让他们的病情更严重而导致死亡?这个就已经有前车之鉴了,所以说中国在医疗体系上可能要想一下怎么样照顾这些人,减少死亡率”,她说。

她补充说,可以先为医护人员测试抗体,让那些已经拥有奥密克戎抗体的医护人员来对有慢性病的感染群体提供更多的照顾。在她看来,台湾花了大概六个月的时间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而更好的分流可以帮助减少医疗资源挤兑。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给美国之音的邮件里为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国放开)会有大量的病例,而且可能不止一波。教育公众至关重要,给老年人施打疫苗是当务之急。允许mRNA疫苗以及大量买进辉瑞的口服抗病毒药会挽救很多生命。必要时,组织健康的老人在方舱医院进行反向隔离。”

彻底结束清零?

路透社周一报道说,北京政府计划在周三追加10条放宽疫情的措施。随着北京和其他至少16个城市三年来首次开始允许人们不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就可以搭乘公共交通系统,人们开始讨论中国彻底结束清零的可能性。

然而卫生专家和经济学家们警告说,这一期望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美联社的报道援引专家的话说,疫苗接种率必须先要提高到一定程度,医院要做好接纳大批感染病例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这一步,专家认为,可能需要到2023年中期,甚至是2024年。

芝加哥大学的杨大利说,中国在今年春夏错过了一个好的时机,因此多付出了半年的经济代价。“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今年春天的时候,相对来讲做一些前瞻性的实验,可能就做的比较好”,他说。

他解释道,今年四月上海疫情抬头的时候,上海卫生部门的人想做精准防控的一个探索,但是这个探索被非常严格的政策打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上海探索的经验没有得到,反倒又加强了对动态清零的支持,让动态清零变成了一个政治性的口号。我们讲一个政策,它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方可能是合适的,但有时候在它的有效性已经大幅度减弱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杨大利说,“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这次坚持动态清零的时间可能过长了。”

▲美国之音(VOA)12月8日报道:北京防疫松绑“新十条”普遍受欢迎,反衬“动态清零”不得人心

华盛顿 —中国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星期三(12月7日)发布大幅松绑封控措施的防疫“新十条”,受到中国国内民众以及海外投资人的普遍欢迎;这也从反面衬托出实施三年之久的“动态清零”政策荒谬与不得人心。

一经公布,新十条等松绑措施立即成为中国微博上热搜的头号话题,许多人欢呼,生活“终于”将恢复正常。

“疫情大战持续了三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一位微博用户贴文说。

几十位网民前往曾为疫情最早拉响警报、后在抢救病人时染疫身亡的武汉医生李文亮的微博账号内,向这位令人尊敬的医生报告好消息。

“医生,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要自由了,”一位微博用户写道。

“天已经亮了,”另一位微博用户写道。

中国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在“新十条”出炉后出现十分罕见的搜索量暴增。携程和“去哪儿网”等旅游平台在新规宣布后,星期三有关飞往度假胜地三亚和哈尔滨机票的搜索量比前一天增加了多达七倍,被禁足在家长达三年的许多民众十分期待能在明年一月下旬的农历新年期间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

根据最新公布的防疫松绑“新十条”规定,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播性强,但致病性明显减弱,因此感染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而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病例,可以居家隔离,万一病情加重时再及时转往定点医院治疗。

规定要求更为精准地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等区域,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规定称,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一般场所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也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测。

“新十条”是继“二十条”之后,进一步对极端令人反感的“动态清零”严厉封控措施的进一步修正。

与世界其他大国的防疫措施相比,“动态清零”的极端防疫措施的确将中国的确诊病例和染疫死亡人数压得很低,但是这一举措不仅重创了中国经济,而且让众多的中国民众生活在没完没了的禁足和封控状态之中。

“动态清零”的政策引发的民怨如此之大,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中国多个城市十分罕见地爆发了反封控抗议示威活动。一些大学生在校园中手举白纸表达无声的抗议,而上海的示威者还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和“共产党下台”的口号。

中国政府大幅放宽防疫封控措施也受到外国驻华企业、商家和商业协会的欢迎。三年来,在华外商对动态清零政策给中国经济以及他们在中国生意带来的严重损失越来越大声地表达不满。

“及时执行(新十条)将有助于稳定中国的经济,并让生活恢复正常,”中国欧洲商会指出。欧洲商会还呼吁中国政府向商家以及地方政府提供具体的实施细则。

中国欧洲商会还呼吁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老年人接种疫苗时,给中国民众接种“信使mRNA”疫苗。

中国美国商会表示,任何指向开放的政策都是积极的,而且中国的营商环境需要恢复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这样企业才能恢复正常运作。

“今天的措施聚焦于国内的环境,但是我们也希望看到入境旅行的限制在今年早些时候有所放松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刚林(Colm Raffert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不过中国社媒上仍然有人担心封控措施的松绑是否会引发感染者人数的暴增,许多人急忙抢购家庭检测盒以及防治发烧和感冒的药品。

也有人质疑在世界早已解除封控并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需要等这么久才开始解封。

“一年前世界其他地方就这么做了,那为什么我们没有早一点跟进呢?”一位网民在微信中写道。

“人民都已经精疲力尽了,”另一位用户写道。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