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峰转自民生观察网
7月10日,约3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河南村镇银行受害储户,前往中国人民银行郑州支行维权抗议。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多张现场照片可见,大批人群在银行入口处的台阶上举起白布条,,反复高喊着“河南银行,还我存款”。白布条上写着:“反对河南政府腐败、暴力,40万储户在河南破灭了中国梦”、“楼阳生有通天关系就可以办训诫中心、无访村、赋红码?”、“反对河南省政府联合黑社会暴力殴打储户”等。
4月以来,河南4家和安徽2家村镇银行的存款被冻结,约40万储户无法提领现金,6月想前往河南取回存款,却被官方赋予红码维稳而无法出行。事件引起极大关注,而涉及金额高达近人民币400亿元。这群血本无归的储户7月10日集结到中国人民银行郑州支行外抗议。结果当局派出近千名警察及不明身份人员前去围困示威的储户,网上视频及照片显示,大批身穿便服的不明身份人员冲进示威者队伍,对储户拳打脚踢、暴力拉扯,场面混乱,有人被打得嘴里出血,身上流血,还有残障人被打到昏迷。白衣人还强行将许多储户从抗议现场拖走,许多人另被拖上警方大巴。
流血事件爆发后,官方使用不明身份人员袭击普通民众的照片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微博上的一个相关标签就被浏览了3200万次,激起了网民的愤怒,纷纷质疑这些身分不明的便衣人士是否为黑社会,背后又是否涉及与官方勾结。中国政府随即封锁消息严厉“噤声”,社交平台微博上的“#河南人民银行门前数千储户被打”、“#河南省郑州市人民银行打人”、“#河南人民银行门口数千名储户被白衣人殴打”、“#河南郑州人民银行”、“#郑州710事件”等多个话题屏蔽,人为压低事件热度。而微信、知乎上的讯息也遭屏蔽,但是还是引发了大批网民的声援和对河南地方当局残酷镇压维权民众的斥责。
网友质疑,河南当局的做法简直是黑社会,“光天化日下,几个不明身份者对储户拳打脚踢!这是暴行”“河南黑社会”“不把老百姓当人”“第二的唐山暴力打人”“原来最大的黑是它们自己”“太惨了,白衣人手持铁棍打人,残疾人被打昏过去,有人眼睛流血。女人孕妇都不放过,被四脚擡走。苍天有眼不忍睹,不过每一次变革都是从流血开始的。”“民心已失,永远无法修复了,这个仇恨将会被毒害储户的家庭和后代世世代代埋在心底,会有机会到来的一天的,会以各种形式反噬回去”。
网民“TatamCac”说:“#河南郑州人民银行打人#这一条条删掉的词条就是我对国家信任的一点点流失。”网民“白鲤berry”说:“我爱的国家却不爱他的人民,真的很失望,请求关注河南储户被殴打事件。”
作者黄梓航7月10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小黄和他胡思乱想的脑子”发表文章《荷兰的银行储户们》,假借荷兰银行来规避审查,文章说,荷兰银行的储户们只不过是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储户。他们不是投机者,不是炒股亏空或者炒房失败的投资者,也不是集资诈骗案中利欲熏心的受害者。他们选择去投资是因为被告知了这是存款储蓄,是有政府信用背书的银行,甚至连具有风险的理财都算不上。
文章说,荷兰银行的储户们遭遇了什么?遭遇了无缘由的红码,在处理了所谓的相关责任人后,又遭遇了无缘由的红码。一个用以反映传染病时期健康状况的健康码却成为了粗暴解决社会事件的工具。而被无辜赋红码的储户们却无处无力去解决,维护个人合理合法的权益却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这本身就是荒唐的。在尝试了如此之多的办法之后,走上街头似乎也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
文章继续说,当选择如此公共的如此具有对抗性的方式来维护个人权益时,可能是因为的确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或者说官方告知的救济路径已经无法解决了。而这些被你无奈或者说走投无路的他们甚至还要遭受如此的暴力,他们何罪之有呢?
文章最后说,如果不是真的被逼无奈了,谁又愿意背负着可能影响三代的风险走上街头呢?更要问,这个事情为何会走到这一步,谁在中间失职了呢?最后是否又会像红码事件一样"自罚三杯"就草草结束了呢?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是否还有下一个荷兰银行呢?普通人遇见这样的事情又该如何是好呢?我们总不能每次都寄希望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大发慈悲。
作者有码体育7月11日在其微信公众号“有码体育”发表文章《河南之难:一个正当维权的法律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文章说,从4月个别储户无法取款,到7月大量储户前往河南维权,河南村镇银行储户维权道路,经历了从点到面的过程。事态愈演愈烈,情形何以至此?储户们的自发组织只是显性动因,事件背后还隐藏着一条更重要的线索。我们梳理储户们的维权过程会发现,是当地行政资源与强制手段在推动事件进展。河南与储户互动的方式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文章说,“赋红码”是河南村镇银行事件的关键节点,其特殊之处在于“虽远必红”。“河之南”问题推而广之,扩大到了“河之北”,不少外地储户被河南方面精准赋码。“赋红码”不仅在事实上更在形式上构造了一个共同诉求群体。因为“赋红码”,储户们意识到自己并非个案,事情并非意外。他们感到恐慌,迅速聚合起来。“赋红码”这种介入方式的另一结果是扩大了储户们的维权诉求。储户们觉着这是对身体权利的侵犯。人们主张个人隐私权利,自由出行权利,取钱这一诉求开始附着更多的权利价值表述。这些权利表述是价值共识,更加有力地凝聚了维权者。人们诉诸相关法律与规定,最终,河南取代了村镇银行的主角身份,傲慢地站在了储户维权的对立面。
文章继续说,一个正当维权的法律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是强制资源的使用在推波助澜,村镇银行事件最终迎来了爆发。河南村镇银行维权事件在河南与储户的互动中演进。当普通民众权益受损而求告无门,相关部门对解决问题又表现迟钝。“赋红码”、落地隔离这些操作将正常的维权问题复杂化,粗暴动作又将这一复杂化的问题给简单处理。我们需要意识到,在这样的互动中,无论是复杂化还是简单化,都在体现河南管控资源、手段与能力的强势地位。这种强势激发着人们的愤怒。我们相关冲突中看到,储户们主张的诉求已不仅仅是取回存款的问题,还有对河南更广泛的质疑。个体的零散维权演变成集体申诉,简单经济诉求演变成广泛质疑。河南用行政力量制造了一个社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