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柱转自民主中国
中共二十大召开在即,总书记习近平在本届党代会上要达成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破例连任,获得自己的第三个任期。他能否如愿?此外,中共权力金字塔尖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将出现怎样的新布局,这些正成为坊间各种猜测和专家严肃讨论的焦点。
现任政治局常委成员年龄是因为中共高层目前得以规范他们去留的只有一个不成文的年龄限制规则,即所谓“七上八下”惯例:每届党代会召开时,满68岁的必须离任,67岁的仍可留任。根据这一惯例,本届常委中三人年龄已超:习近平(69岁)、栗战书(72岁)和韩正(68岁)。
但种种迹象表明习近平不会受“七上八下”惯例的约束。他于2018年修改《宪法》,废除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10年)的规定,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写入《宪法》。去年又通过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并列,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巩固习近平作为确保中国崛起必不可少的变革型领导人的地位”。这些都显示他将寻求继续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中共高层似乎已经结束了夏日的北戴河会议,重回公众视野。“一把手”习近平和“二把手”李克强分别北上和南下,在辽宁和广东进行了考察。对于这两位领导人的行程和细节,媒体和公共舆论进行了聚焦和解读。
李克强在深圳表示,“要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将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对国企、民企、外企及合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他也强鼓励深圳创业者“敢闯敢试、不骄不躁”。
在推特等社媒上,流传着不少李克强在深圳的图片、视频。一些是这位总理直接面对群众们讲话。在一些室外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中,李克强没有佩戴口罩。那些聚集在周围、听他讲话的群众也没有戴口罩。在另一些图片中,可以看到李克强向邓小平铜像献花。
社媒上流传着一段李克强在深圳盐田港讲话的视频。其中,李克强说:“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盐田港的水也是会滔滔不绝……。”不过,这段盐田港讲话的视频没有出现在中国主流媒体上。
在李克强南下考察的同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6日、17日在辽宁锦州市、沈阳市考察调研。通过中国官媒的图片可以看到,在室外场合,这位中国一把手及其随行人员、会面群众也没有佩戴口罩。据报道,习近平在沈阳来到基层访问,关注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双减”工作等内容,强调“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德国之声(DW)8月18日报道:李克强南下 习近平北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近日,中共高层似乎已经结束了夏日的北戴河会议,重回公众视野。“一把手”习近平和“二把手”李克强分别北上和南下,在辽宁和广东进行了考察。对于这两位领导人的行程和细节,媒体和公共舆论进行了聚焦和解读。
左右两张图片都拍摄于8月16日。左边是李克强在广东深圳考察的图片,右边是习近平在辽宁锦州考察的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8月16日至17日,李克强在深圳考察。据中国媒体报道,他表示,“要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将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对国企、民企、外企及合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他也强鼓励深圳创业者“敢闯敢试、不骄不躁”。
中国媒体“凤凰网”的一篇文章称之为“旋风之旅”,称李克强在深圳 “开了一个座谈会去了四个地方,时间和地点的选择都蛮耐人寻味”。
这里的“一个座谈会”指的是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四个地方分别是“深圳龙岗区的领创天下产业园”、“盐田港”、“莲花山”和“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全球总部”。在莲花山公园,李克强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了花篮。
“传递什么信号?”
这篇刊登在“凤凰网”、来自“潇湘散人”的文章标题即为“李克强考察深圳去这些地方 传递什么信号?”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呈现疲软迹象、下半年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挑战的当下,李克强这次来广东,“是‘打气’之旅,是传递信心之旅,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督战’之旅。”
图为李克强在深圳盐田港
文章提到,7月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高位,但社融堪忧,说明市场主体不愿意借钱扩张,信心缺乏。李克强在这个时间点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来打起、传递信心,同时要经济大省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
作者写道,李克强总理深圳行的三个关键词是“改革开放、科技创业、民营企业”,认为“这次去了创业产业园,又去了民营企业比亚迪,风向标意味浓厚”。
“黄河、长江不会倒流”
在推特等社媒上,流传着不少李克强在深圳的图片、视频。一些是这位总理直接面对群众们讲话。在一些室外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中,李克强没有佩戴口罩。那些聚集在周围、听他讲话的群众也没有戴口罩。在另一些图片中,可以看到李克强向邓小平铜像献花。
此外,社媒上流传着一段李克强在深圳盐田港讲话的视频。其中,李克强说:“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盐田港的水也是会滔滔不绝……。”不过,这段盐田港讲话的视频没有出现在中国主流媒体上。
习近平北上 “回顾辽沈战役胜利进程”
在李克强南下考察的同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6日、17日在辽宁锦州市、沈阳市考察调研。通过中国官媒的图片可以看到,在室外场合,这位中国一把手及其随行人员、会面群众也没有佩戴口罩。据报道,习近平在沈阳来到基层访问,关注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双减”工作等内容,强调“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此外,在锦州期间,习近平先后考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和东湖森林公园。据中国官媒报道,习近平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
辽沈战役又称辽沈会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也称三大会战)之一。在这场战役后,解放军控制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还有淮海和平津)中最先开始的,三大战役均以中共胜利告终。
官媒《人民网》在8月17日刊文“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辽沈战役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在目前两岸紧张升级的背景下,习近平“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引发了一些联想和猜测。
据《联合早报》报道,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在这个时间点上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释放出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历史遗留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以及中共有能力收复台湾的信号”。台湾军事评论员亓乐义也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习近平在台海紧张之际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再一次向国内民众发出随时准备战胜敌人的宣传动员”。
“说明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目前的经济情况”
不过,《联合早报》采访的台湾两岸关系专家赵春山教授则认为,习近平的考察行程应是事先就安排好的,“此次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和目前的台海局势没有直接关系”。
报道也援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分析,称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北戴河时间”后分别在辽宁和广东现身,“说明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目前的经济情况,力图稳住南北两大经济板块”。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根据中国官方数字,今年7月的中国多项经济指标均低于预期;而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0.4%,创下两年来新低。
据中国官媒报道,在这次辽宁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报道)
▲德国之声(DW)8月18日援引德语媒体:习近平可能不得不在二十大做出一些让步
《新苏黎世报》周四的一篇评论分析可能在今秋迎来第三个任期的习近平的当下处境,称目前中国不断尖锐的经济问题不会危及、但可能“明显削弱”习近平的地位;《法兰克福汇报》则聚焦“中国芯”话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两周来,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一直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直到本周二他突然重新现身,之前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公布了7月份有些凄凉的经济数字”,《新苏黎世报》8月18日的一篇评论在开头这样写道。
作者Matthias Kamp说,习近平没有对经济问题发表评论,而是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当年参加国共内战的解放军士兵。随后,作者又将目光转向李克强,这位中国国务院总理同样在本周二重回公众视野。他在广东考察,谈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问题。
北戴河会议上的激烈讨论?
作者推测,在今年的北戴河会议上,讨论可能特别激烈,“因为习近平希望在秋季的中共二十大上确认其第三个任期。……习近平的计划在中共党内是有争议的,经济动荡可能会在党内带来额外的压力”。
“然而对于习近平来说,意识形态和政治优先于经济理性。在春天,他表示中国必须坚持新冠‘清零’战略,即使这在中国国内专家中都有争议,即使这以牺牲经济为代价。……习近平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对科技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影响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外国公司抱怨中国经济日益孤立,正在探索将其经济活动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习近平正在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中国政府和中共党内的许多人都在非常关切地看着这一点。”
不过,这些应该不足以危及这位中国领导人的地位。评论写道:“但就目前而言,习近平的地位似乎很稳固。在过去的十年里,习近平用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人填补了国家的所有重要职位,一直到底层。在军队、警察和情报部门,习近平的亲信几乎都在所有关键岗位上。他的地位不太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因为批评者不敢站出来。”
同时,作者也指出,“在涉及25个政治局席位和7个常委席位时,习近平很可能不得不在二十大上做出让步。这样一来,政治局中可能会有更多技术专家,更少来自习近平最亲密圈子的意识形态理论家。这样的话,总书记的地位将被削弱”。
“错误的思维”
《法兰克福汇报》于8月17日发表评论,聚焦中国芯片短缺问题。这篇题为《中国的思维错误》的文章称,北京在半导体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摆脱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但这不可能成功”。
作者Hendrik Ankenbrand说,在发展半导体这个领域,国家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为抵御日本的竞争而对硅谷制造商进行的支持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但美国强大的芯片行业如今是否仍然需要华盛顿国会刚刚授予它的520亿美元的补贴,值得怀疑。更确定的是,在美国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中国这个后来者身上有可能失败。”
评论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几年前设定目标,在芯片生产方面投入巨资以赶上美国,实现自给自足。根据计算和推测,这涉及高达一万亿美元的资金。“因为迄今没有奏效,北京正以列宁主义的老方式逮捕那些所谓的责任人。而这种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自给自足的目标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思维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独自实现巨大的技术飞跃。”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美国之音(VOA)8月19日报道:二十大报道:美国之音推特用户热议习近平连任
华盛顿 —今年秋天中共将召开20大。假如没有意外,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突破前中共领导人邓小平确立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任期不超过两届共10年的惯例,第三次担任总书记。对当今中共和当今中国来说,这究竟对中共和中国是福是祸,还是福祸参半,这种问题在当今中国是敏感和禁忌话题。但众多推特中文用户在美国之音推特网页上就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日期的临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早些时通过批评者所说的暗箱操作主导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前景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定论。
然而,习近平是否应当如此突破惯例?如此突破惯例对当今中国和当今中共是好是坏?好与坏是否有可能相互转化,即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
这些问题在反复强调要坚决打击 “妄议中央” 的当今中国都是禁忌话题,公众不得公开讨论甚至私下讨论。
于是,有关的讨论、辩论、争论就转移到了海外,包括转移到了美国之音中文网的推特账号上。成千上万的中文推特用户就习近平第三次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对中共和中国的利弊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意见。
有人对习近平突破过去中共和中国最高权力交接将近50年的惯例提出了合法性方面的严肃质疑——“如果真是9000万党员选他当,如果他拥有党内民主的真实授权,他当总书记多久都是合法的。反之,他当党魁一天也是没有合法性的。”
但也有人认为,习近平连任对中国或中共是好事,是民心所向——“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被打倒之前,习大大连任是大势所趋。”
更多的用户则是持有所谓的习近平是促使中共政权早日覆灭的总加速师的观点:
——可以加速,是福
——让他作下去,让整个特权阶级早早覆灭!
——中共之祸,中国之福!祸兮:乱政有助加速中共灭亡。福兮:昏庸有助倒逼中国重生。
还有用户则以看似认真或看似调侃的口吻发出呼吁或哀鸣——“放百姓一条生路吧”。
对美国之音中文网小编来说,最有意思的是看到这样的评论——“美国之音也被收买了?成习外宣?”
美国之音是美国纳税人资助的媒体机构,致力于准确、客观、全面地报道美国新闻和世界新闻,其中包括中国新闻。美国之音中文网推特选择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给受众提供一个平台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被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是美国之音在互联网时代力图准确、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的努力的一部分。
美国之音将陆续就中共二十大推出各项收集华人世界民意的议题,欢迎各位踊跃发表意见。我们将把您的意见纳入我们的报道和讨论中。我们坚信,公民社会的建设和维持有赖于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