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政治恐惧观察:湖南文革屠杀

2022年04月13日 综合新闻 ⁄ 共 364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俞文峰转自维基百科

湖南文革屠杀[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文革时期的湖南韶山铁路(1967年12月)。1966年6月,毛泽东曾秘密返回故乡韶山,外界推测与酝酿、思考文化大革命有关[1][2]

本条目是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屠杀事件。文革期间湖南省下辖103个县,依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公开的76个县的县志,宁远县死亡人数最多、达1093人,各县在文革期间平均非正常死亡80人[3];亦有学者得出全省各县平均非正常死亡147人的数据[4]。 但研究学者普遍认为,1967年8-10月发生的道县大屠杀是湖南最为严重的文革屠杀事件,道县实际死亡4519人(但县志只报道了7人死亡),而此次大屠杀共造成零陵地区包括道县、宁远县在内的10余个县市共9093人死亡(7696人被杀、1397人被逼自杀)[3][5][6][7][8][9]。受道县屠杀影响,1968年7-9月发生的邵阳县大屠杀共造成991人死亡(322人被杀、669人被逼自杀),但有学者称实际死亡人数达数千人[10][11][12]。此外,湖南溆浦等地区也有屠杀事件发生[11][13]

湖南省是文革时期屠杀情况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屠杀主要发生于1967-1968年间,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黑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及其亲属,具体由各地方政府、革命委员会人民公社生产队、武装部、民兵等组织实施[5][7][8][11][14]。在此后湖南的“一打三反运动”中,亦有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一些地区的造反派头目、革命委员会领导被整肃甚至枪决[12][1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部分屠杀事件的受害者获得了中共中央湖南省委的平反及一定赔偿,部分屠杀参与者获得了刑事审判或被开除党籍[12][14][16][17][18]

目录

历史背景[编辑]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1968年)。

两派对立冲突[编辑]

1966年5月,毛泽东等人在中国大陆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7年,湖南省道县出现了观点对立的两个群众组织:一派称“毛泽东思想红战士联合司令部”(简称“红联”),另一派称“无产阶级革命派斗批改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16]; 其中,革联基本从属于湖南省最大的造反派湘江风雷[18][19]。 红联、革联两派斗争在1967年7月趋向白热化,8月份起爆发多次武斗、县武装部的枪支弹药被革联抢夺[16]。与此同时,道县的贫下中农造反组织编造了“黑杀队”一词,即当时的黑五类分子及其子弟等21种人要联合起来成立黑杀队,目的是要向干部和贫下中农们反攻倒算、报仇雪恨[5][8][12]

1967年8-10月,道县大屠杀爆发,杀戮多为贫下中农等人所为,主要针对当地的“四类分子”(地、富、反、坏)及其子女,其中属于保守派的红联成员常将四类分子与革联成员捆绑定义,并将杀害四类分子的行为看作是一种革命行动[4][5][16][18][19]。一些大屠杀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还认为他们的杀戮行为是进行“第二次土改[18]

“黑杀风”盛行[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成立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的批示

1968年4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任解放军第47军军长黎原出任革委会主任[20]。但省革委会、省军区与部分地方革委会、地方军分区在某些问题上意见向左,甚至对立[21]。期间,在47军的支持下(“支左”),受打压的革联曾一度于1967年底至1968年8月掌权,并对道县屠杀有过一定的清查和处理,但到了1968年8月后,红联重新掌权直至文革结束[21]

1968年7月,“黑杀风”或抓“黑杀队”的行动在邵阳县等县城逐渐盛行,开始出现群众被杀死或逼死的情况[12]。8月4日,邵阳县黄塘公社爆发“八·四血案”、共死9人,引发了此后邵阳县的大规模屠杀[12]。该县的贫下中农为此成立了“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具体的杀人行动则由县生产大队党支书和民兵营长牵头[10][12]。与此同时,“刮红色政治台风”、“清理阶级队伍”等政治运动也同时展开,加剧了迫害和杀戮[12]

具体事件[编辑]

道县大屠杀[编辑]

主条目:道县大屠杀

道县大屠杀又称道县事件、道县惨案,1967年8-10月发生在零陵地区包括道县在内的10余个县市[5][6][7][8][9]。道县和周边县市的屠杀在当地政府包括县人武部和县委、县政府策划支持下,经当地各级行政机构包括县人武部、县委、革委会、公社、区武装部、大队村干部、民兵等实施的[5][16]。大屠杀中的杀人手段包括枪杀、刀砍、沉水、身上放火药炸死、活埋、暴力打死、勒死、火烧熏死、摔死未成年婴幼儿[5][6][7][8][9]

从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共有7696人被杀,1397人被逼自杀,2146人被致残[5][6][7][8][9]。死者绝大部分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的五类分子(3576人)以及他们的子女(4057人),还包括贫下中农1049人、其他411人;其中未成年人826人,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10天,14000多人参与了大屠杀[5][6][7][8][9]

邵阳县大屠杀[编辑]

主条目:邵阳县大屠杀

邵阳县大屠杀又称邵阳“黑杀风”事件,发生在湖南省邵阳县,受到道县屠杀的影响[10][11][12][22][23]。1968年7-9月间,依据1974年当地、县联合调查团的统计数据,全县在抓“黑杀队”运动中,共抓了11,177人,关押7,781人,私设监狱702处,自制镣铐1,587副;其中,322人被杀、669人被逼自杀,共计死亡991人,另有113人致残,而有学者指出邵阳大屠杀实际死亡人达数千人[10][12][24]。该大屠杀中使用的杀人手段包括活埋、石砸、淹死、打死、勒死、烫死、压死、火烧、分尸等等,不少女性死前受到凌辱[10][12][22]。屠杀的尸体顺着资江河漂流,引发河两岸群众聚集观看,漂流死尸曾堵塞邵阳市自来水厂的抽水机,导致市民逾半月不敢饮用自来水[10][11][12][25]

死亡人数[编辑]

参见:湖南道县及周边地区文革大屠杀机密档案

湖南省各城市地理位置:怀化市-溆浦(5),邵阳市(7),永州市-道县(10),湘潭市-韶山(8)。

文化大革命期间,湖南省非正常死亡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 2016年,有学者通过县志数据库分析,得出湖南省各县平均非正常死亡147人的数据、排名全国第6[4]
  • 依据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魏昂德(Andrew G. Walder)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苏阳于2003年的研究结果,湖南省在文革期间下辖103个县,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公开的76个县的县志显示,文革期间各县平均非正常死亡人数为80人、排名全国第10;其中,依据宁远县县志,宁远县死亡1093人、为湖南省最高[3]

文革期间屠杀事件在湖南省相对落后的地区均有发生,譬如溆浦地区[11](1967年8-11月,据官方记载,怀化地区武斗中有3000余人参与、268人死亡[13][26]),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其中较为严重事件的包括:

  • 道县大屠杀中,共造成零陵地区包括道县、宁远县在内的10余个县市9093人死亡,道县实际死亡4519人(但县志只报道了7人死亡)[3][6][7][8][9]
  • 邵阳县大屠杀中,共造成991人死亡(322人被杀、669人被逼自杀),亦有学者称实际死亡人数达数千人[10][11][12] 。
  • 在1970年初开始的“一打三反运动”中,邵阳县一年内共有19,721人受到迫害(其中贫下中农17,016人),6,417人被关押,有307人被迫害致死,91人被打成残废[12]

事件后续[编辑]

参见:拨乱反正湖南道县及周边地区文革大屠杀机密档案

文革期间,时任湖南革委会主任、解放军第47军军长黎原等人曾出面干预屠杀,47军的6950部队进驻道县,对屠杀行为进行了多次阻止、支持遭打压的“革联”派(支左),1967年9月中旬屠杀基本得到制止[5][18][21]。但是,道县大屠杀中,其它县杀人事件到10月底才陆续结束,部分县的零星杀人事件持续到了1968年秋[5][18]。此外,47军也多次出面干预邵阳县的屠杀事件,尤其是47军国防线路施工大队副政委陶柏荣等人,最终邵阳县大屠杀才逐渐结束[1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开启,包括道县大屠杀、邵阳县大屠杀等湖南省内的大屠杀受害者获得了中共中央湖南省委的平反,并获得了一定的补助或赔偿[12][14][16][17]。部分屠杀参与者则遭到了起诉和刑事审判,或者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但无人被判处死刑[14][17][18]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