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警察国家观察:“雇员比重滞后会费支出” 中国扩大参与国际组织引担忧

2022年03月21日 综合新闻 ⁄ 共 14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金鑫转自RFA自由亚洲

“重返”联合国50年后,中国扩大在国际机构中影响力的举动日趋引发国际担忧。有中国专家表示,中国在国际机构的总体代表性,特别是在精英层面,仍然落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的影响力形成隐性制约。但实际状况究竟如何?

中国自2019年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2022年更是负担15.25%的会费,在当局“大撒币”外交的背后,扩大国际参与力度的举动日趋引发舆论关注。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近日却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出钱第二,但雇员只占1.2%”。

中国学者:雇员少恐制约影响力

崔守军撰文指出,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雇员比重大幅滞后于其所贡献的会费支出,不符合中国的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并可能制约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削弱中国在重要国际组织中设定议程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近日却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出钱第二,但雇员只占1.2%”。(图源: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近日却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出钱第二,但雇员只占1.2%”。(图源:百度百科)

崔守军表示,202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雇员总数共1348人,人数排名仅第17名,落后第一名美国的5459人,甚至比只有1900万人口却在联合国有1433名雇员的非洲国家马里还少;各部门主管等高级职员人数也落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缺口大、代表性不足,“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瓶颈所在”。

不过,旅居欧洲的中国问题专家王庆民认为,雇员比例对国家话语权的影响相对有限:“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主要还是综合国力、国家的实力来决定在国际上的分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国际组织多少会有影响,但影响有限。国际社会仍然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竞争或合作。”

王庆民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才积极投入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组织的进度不如西方国家有迹可循。香港《南华早报》也指出,中国自从2007年香港卫生署前署长陈冯富珍出任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成为首位出掌联合国辖下国际组织的中国人以来,开始积极争取国际机构要职,扩大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西方担忧中国改变国际规则

盘点联合国15个专门机构,中国人目前仍担任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秘书长,去年才刚卸下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工业发展组织(UNIDO)秘书长职务;此外,包含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世界贸易组织副手位置也由中国占据9个;再加上,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胡彬郴去年11月入选国际刑警组织新一届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积极竞争国际机构要职扩大影响力,也引起西方国家担忧国际秩序可能因此改变。

中国“天网”负责人胡彬郴当选为国际刑警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任期三年。人权组织担心中国政府藉此向流亡的维吾尔人、香港人、藏人展开全球大追捕。(国际刑警推特图片 )
中国“天网”负责人胡彬郴当选为国际刑警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任期三年。人权组织担心中国政府藉此向流亡的维吾尔人、香港人、藏人展开全球大追捕。(国际刑警推特图片 )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系主任叶耀元告诉本台:“(中国)它是透过去抢夺国际话语权,去提升他们想要的声音。这在西方国家来讲,就是要根深蒂固地打破他们过去创造出来的普世价值。”

中国在掌控重要国际组织后,不仅阻挡台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也无法通过任何针对中国的决议。

叶耀元分析,联合国机构必须均衡不同国家的声音:“很多时候会有非洲或中东国家参与(人权)理事会,碰到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理事会的成员很多都是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对象。变成说,他们的投票某种程度也是被‘绑架’起来。”

叶耀元说,美国希望重新带领国际组织夺回话语权,从拜登政府举办的气候峰会可窥知一二。同时,国际社会也正将供应链转移,以减少对中国依赖,但仍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看出这场“21世纪民主与专制政体之间的战斗”究竟谁胜谁败。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