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共长沙暴政观察员:裴士锋:湖南为何出革命家?

2021年10月03日 综合新闻 ⁄ 共 112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宋曦转自博讯网

来源:腾讯思享会 作者:崔莹

实际上,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湖南既是中国最保守的地方,又是中国最激进的地方。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现代性不但源自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也源自湖南。
   
2015年11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历史系教授裴士锋(Stephen R. Platt)的著作《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在中国面世。
  
一年前,裴士锋曾因《天国之秋》一书在中国备受瞩目。该书以“全球史”视角重审太平天国历史,从英国外交的角度将太平天国和美国内战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天国之秋》是《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的衍生作品。“在完成《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后,我想更深刻地理解湘军,弄懂他们如何组织、为何获胜,于是写了《天国之秋》。”裴士锋说。
  
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文版自序中,裴士锋称,自己接触的主流中国史作品,都认为现代中国发轫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湖南则被普遍描述为一个偏僻、落后、需要启蒙的内陆省份。“我深知那只是一叶障目。于我而言,似乎可以写就一段完全不同的关于现代中国诞生的历史,那便是将湖南置于故事的中心。”他把湖南与现代中国相勾连。
  
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毛泽东······在书中,裴士锋注意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来自湖南的改革者和革命者尤其多。他以此探讨儒家传统下的地域身份认同,在学术意义上指出这些重要人物构建了“湖南身份”,彰显了“湖南民族主义”,而湖南则形成了反抗与地方自治的“湖南传统”。
  
但显而易见的是,和《天国之秋》相比,这本书的简体版面世,将引起许多争议。尤其书中所涉及的“湖南独立”观点更是令读者哗然。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牵强和不严谨,以及对某些文本资料的误读,更是令这本书成为众矢之的。
  
但作者以地方性民族主义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也有一定价值。对此,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王远义教授评价,这本书“挑战了欲保存古老帝国版图的历史学者构造的中国大一统民族主义论述,有助于理解地区主义在当前中国的重新涌现”。
  
近日,围绕此书的创作过程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腾讯文化对裴士锋进行了专访,以下是访谈内容。
  
湖南:最保守又最激进之地
  
腾讯文化:《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的雏形是你在耶鲁大学时的博士论文。它是怎么从论文发展成专著的?你当时的老师史景迁对它提了哪些建议?
  
裴士锋:史景迁不怎么干涉我的研究,这样非常好,因为这意味着他的学生可以各自研究不同的东西,有很大的学术自由。
  
史景迁对学生最大的启发是用人物故事来探索、阐述某个话题或想法。他对我的博士论文最大的影响,是鼓励我把论文写得像是一个故事,而不是学术争论。当然,这也是他的风格。能成为史景迁的学生,我感到非常幸运,否则我可能不会成为历史学者。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