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峰转自美国之音
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水文专家詹姆斯∙格里菲思(James Griffiths)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我们知道这样的大灾一定会来,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他认为,“城市规划者在规划新的城市的时候应该考虑更大地理范围的水文状况,例如洪泛区和自然盆地,以确保当强降雨天气来临时仍然可以利用这些洪泛区或盆地排水。”
中国本月公布的一份防洪政策报告称,全国6700多座水库设施得以强化,未来还将在长江沿岸53个洪水多发地段建造排水系统。
多年来中国除了喜欢在洪水多发的长江和黄河上兴建大坝来调节水位和洪峰外,也在寻求更为自然的方法来应对防汛需求。例如它在2015年推出一个名为“海绵城市”的计划,以吸收和排放城市街区的雨水。
“海绵城市”计划第一期工程包含全国30个城市,距郑州150公里的河南省鹤壁市也在其中。措施包括用透水、透气的沥青或水泥铺设的马路和人行道,以取代之前不透水、不透气的沥青和水泥,让雨水可以自然渗入或流到地下,这些城市还要扩大绿地、兴建水塘以及恢复湿地以吸纳多余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