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警察国家观察:“师德码”出台 “约束力有限”

2021年01月13日 综合新闻 ⁄ 共 141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金鑫转自RFA自由亚洲

日前,浙江温州出台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瓯越师德码”,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政府此举引来广泛争议。有学者指出,“师德码”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教育目标进行干预和对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并不能真正提高师德水平。

近日,浙江温州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团队中上线“师德码”,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对教师师德和工作质量作出评定,并为每位教师出具师德健康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也可在线获取师德师风情况。

然而,在基础教育系统里“师德码”的出台并未匹配细化的操作认定标准。温州市教育局回应外界质询时说,“师德码”主要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管理,包括教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推优评先等。“师德码”中绿码代表师德记录良好;黄码代表曾因违反师德规定被批评教育、训勉谈话、责令检查或通报批评;红码则代表曾因违反相关规定被警告、记过、降职、撤职或开除。教育局表示,“师德码”并不对社会公开,仅实时收集教师师德表现情况,主要用于内部考评记录。

 

现旅居美国的中国前教师王德育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历来通过行政手段对教师进行各式各样的考核和打分,此次“师德码”只是一次技术上的创新,出发点是好的,但对教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约束力十分有限。

“对于教师的师德要求高我认为是对的。但是中国的问题是系统的问题,这个技术手段解决不了教师在道德上出现的问题。”

王德育表示,中国缺少宽松的舆论环境来对教育系统内部人员进行监督和制衡,教师只接受行政部门的制约。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师德码”对其设定的标准和要求只是行政管控的手段,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师德水平,而是为了统一教师队伍,使其教育内容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他说,中国教育目标的偏差会让提高师德师风的政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

“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教育的整个目标不是培养一个自由的公民,更多是培养整齐划一的听话的人才。对教师道德的约束受限于这个目标,一定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一些老师允许学生有自由意识、有反抗精神,那这个老师的道德在行政部门眼里是不好的。”

王德育表示,中国现有教育体制行政管理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干预过多,在微观管理层面,学校里的行政队伍比一线教师更庞大,管理层通过职称评定、教案检查等行政方式扼杀教师出现自由创新的想法,以维护当局的教育目标。

近些年,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大学导师逼死学生事件频发,使得整顿师德师风、净化校园风气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此前,中国教育部曾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具体细化导师“十不得”,包括不得侮辱学生人格,不得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顾为群告诉本台,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定期接受道德培训,其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接受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并不直接受学校行政层领导。

“(美国学校)他们也有伦理委员会,有行为守则,也有一些操守方面的规定。这个委员会是独立的,管辖权也是有限的。学生自办的小报也会关心(教师道德)这些问题。”

顾为群同样认为,受统一的“培养良民”的教育目标的约束,师德师风必须与当局意志保持一致。他认为,提高教师队伍道德水平、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开放的文化环境,并改革配套的政治和司法体制,而不是加强行政干预。“这些道德概念往往是含糊不清的,道德和法律不一样,道德更多是自我内心执行的系统,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而不是由社会把一套道德操守强加于所有的人。那就不是道德了,那是法律。”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