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反右斗争观察:開創「以言定罪」先例

2021年01月06日 综合新闻 ⁄ 共 124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黄宇翔转自博讯网

議組織者之一、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研究員宋永毅指出,發生於1957年的「反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動的第一場波及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知識分子的群眾性大型政治運動。它本來是一個極有意義的開端,但以迫害中國知識分子的大悲劇告終。它在中國當代史上,尤其在研究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

宋永毅指出,儘管毛澤東和中共一開始主動號召各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大鳴大放」和幫助中共「整風」,但一旦批評意見危及到他們的專制政權,他們立刻翻臉,把全黨「整風運動」變為全黨和全國的「反右運動」,利用手中的國家機器大舉政治迫害。其結果是:全中國上百萬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戴上了「右派」帽子。輕者被撤職降級,重者被監禁流放、乃至迫害致死。

他說,1957年的「反右運動」,不僅在精神和肉體上摧殘了作為社會良心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消滅了他們的批評聲音,更給國家的發展方向帶來災難性後果。

首先,它使中共把它在1956年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立的經濟建設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了階級鬥爭;意識形態鬥爭的重要性,從此壓過了經濟發展。為後來的「大躍進」、六○年代初的「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都開了先河。

其次,它在整個中國社會中開創了「以言定罪」的先例,大規模的政治迫害運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從此失去了批評政府的社會良心的作用。最後,實質上消滅了當時尚存的中國民主黨派。隨著一大批各民主黨派的領導人被打成「右派」,它們實際上失去了參政議政的功能,淪為中共一黨專政的「花瓶」。

再者,反右運動鞏固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最大最權威的獨裁者的地位。黨外的反對勢力被肅清後,政治鬥爭從共產黨對黨外勢力轉變為共產黨內部不同路線的鬥爭。簡言之,「反右」為毛澤東一步步發動文革,打擊他的黨內戰友埋下伏筆。

宋永毅指出,鑒於這一歷史事件無容置疑的重要性,「反右運動」一直是美國中國當代史教學和研究的重點之一。自六○年代以來,已經有數百部(篇)研究這一事件的著作出版。而研究和探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還有它的當代意義和迫切性。

他說:「從中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1957年對政治民主和學術自由的吶喊,到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乃至今天一部分中國知識分子積極參與和推動的公民維權運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民主自由思想的發展軌跡,一個值得我們總結歷史經驗,進一步推進中國民主的當代研究課題。」

另外,中國政府雖然在1978年為右派幾乎全部「改正」,但它仍然在理論上堅持「反右運動」是正確的。這就給中國大陸的學術界研究和總結歷史教訓設下了障礙。而當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們,不少已經逝世,他們中最年輕的也已經七十左右。從這一點來說,釐清真相及搶救歷史記憶刻不容緩。

宋永毅等學者繼完成《中國文化大革命資料庫》的編撰出版工作後,目前正在著手編撰《中國反右運動資料庫》。預計三千萬字左右,在2008年至2009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