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民主党黑龙江省腐败观察: 医疗微腐败“啃食”国家资源(3)

2020年11月13日 综合新闻 ⁄ 共 75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张学海转自新华社报刊网

  在黑龙江省,纪检监察、卫生部门于2018年9月起开展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专项巡查。 成立暗访工作组,紧盯麻醉、骨外等重点科室。 截至2019年1月20日,各医院共上缴“红包”专项账户238笔、金额15万余元。

   利好政策“落而不实”滋生腐败风险
 

  多位受访者认为,医疗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存微腐风险,值得警惕。 业内人士和群众普遍关心,国家拨付用于百姓的钱,如何既合理又切实用之于民。

   第一,健康扶贫多头助,援出个别人员“创收路”。 据山西省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开展健康扶贫惠及百姓,但经过地方政府、民政、医保、商业保险等多头报销下来,有的贫困户甚至靠多住院“也有钱赚”,以致在一些地区 “小毛病大治,简单病久治”,加剧医疗资源占用。
 

  第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作风不实存微腐风险。 国家有关部门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时提出,按照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不得简单按照人口数拨付经费。 公开案例显示,有乡镇卫生院为迎接上级检查,在老年人体检工作中弄虚作假。 一些业内人士调研时发现,不少乡镇卫生院覆盖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但“逢检必过”等怪象不禁让人疑惑“经费是否尽其用”?
 

  第三,医疗机构营利目光从药品向耗材转移。 不少有过手术经历的患者反映,有时手术费用不高,耗材消费却不少,看病贵在耗材上。 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实行药品零加成、严控药占比,一些医疗机构盯上了耗材使用,通过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总费用,降低耗材费占比。 多省公开通报案例中,也有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药品售价、检查项目收费标准,加剧群众负担。
 

  第四,落实按病种收费出现新情况。 有受访者说,医疗机构在具体执行“按病种打包收费”时,往往是“超出的不给补、结余的不归医院”,一些机构便巧立名目将一项检查分解成多个部分。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