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翔转自博讯网
反右运动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在这场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劫难中,有55万人直接罹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它是文革大灾难的前奏,然而直到今天,对这场运动的评价还停留在“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只是“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已经到了应当修正的时候了,今提出粗浅的看法,供****参 考,并盼历史学、政治学学者和其他关心的人士讨论指正。
(1)反右运动是直接违反宪法的,它是毛泽东“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集中表现,设口袋、搞阴谋(毛自己戏称是“阳谋”),玩民主人士、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于股掌之间,尽凌辱之能事,遂制造了千千万万的千古奇冤。(详见野史《反右派始末》(叶永烈),《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1957年夏季的形势》(朱 正))。 (博讯 boxun.com)
(2)反右运动虽然是毛泽东的谋略,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毛在反右运动中的角色,犹如前苏联电影《攻克柏林》中的斯大林,就他一个人在指点江山忙前忙后,讲话、批文件、发指示、写社论……,然而一切都是通过党和国家机器来完成的,因此,它是政府行为,责任要由党和政府来承担。
(3)在现有的结论中,作为“正确和必要”的根据:“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的领导”。这一节话,概念模糊,并且有文革语言之嫌。胆敢“妄图取代****领导”的必定不是等闲之辈,非头面人物莫属,笔者质疑是否确有所指或是确有其人,是章某,罗某?还是储某?因为不是言之凿凿而是语焉不详,这就让人匪夷所思,真不敢往深里怀疑:难道这是虚幌一枪,仅仅是拿它来证明反右派是必要的?
顺便在这里斗胆建议****的笔杆子,赶快写出一部《反右派运动》的正史,快要半个世纪了,对历史学、对后人,也该有个交代啊。
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有“进攻”和“妄图取代”者,又真的是“极少数”,把他们按照当时的反革命罪法办就可以了,何必搞运动拿五十五万人陪了二十一年?在右派改正工作之后,发现99%以上是错划的,问题还在于,究竟真的右派有多少?他们又是谁?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当年划右派三百多人,全部是错划的,还能说明这个单位反右派是必要的吗?中央级的头面人物留了五个没有改正: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彭文应、陈仁炳(后二位是上海的),高校学生右派里面留了林希翎,笔者认为,对这些留着的“活宝”的“辨伪”的工作还大有可为呢,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党的“笔杆子”才显得底气不足,迟迟写不出一部反右运动的正史来的原因吧?
(4)如果****单纯的对各色人等划分左中右或者给许多人加冕戴帽,也就罢了,因为可以把它看成是人对人的看法,很正常,问题在于利用国家政权,搞强权下的逼供信,并且最终使“五十五万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半数以上失去了公职,相当多被送劳动教养或监督劳动,有些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少数在原单位留用的,也大多用非所长……”(李维汉《回忆与研究》),这就涉嫌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了,称得上是严重的国家罪错了。
(5)反右运动的动机是对知识分子的批评的无情报复,手段是以知识分子为敌,“引蛇出洞”,搞典型的以言治罪的空前的文字狱,可谓“怨谤弃市,腹诽伏诛”,后果是灾难性的,人性受到大面积的摧残,整个民族性格开始被扭曲,舆论更一律,接踪而至的是大跃进……
(6)在现有的史料中,已经证实当年喧嚣全国的“章罗联盟”是子虚乌有的,如同彭德怀的“军事俱乐部”、胡风的“反革命集团”,都是毛泽东个人为要拿他们说事而无中生有加给他们的。如今,细读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罗隆基的“平反委员会”、储安平的“党天下”,让人扼腕感叹,怎么也看不出是符合即使是当时的六条“划右标准”啊!而且,他们的许多的铮铮忠言,又都是在一再动员、多次召开的由****主持的民主党派的“座谈会”上的发言,何错之有,何罪之有呢?
任何一届只要是负责任的政府,对于前任的恶政所留下的后果有责任和义务加以清理和交代,而不是相反,不是沉默搁置不作为,更不应该是禁止和封杀不同的声音,如果政府很忙,要日理万计,尽可以放手让学界、民间和大众去研究讨论。
笔者个人认为反右运动应当彻底否定,章伯钧罗隆基理应公开平反,然而照目前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奢望我们的学者能够去自由的研究,因为他们有老婆孩子,要养家糊口,还有许多别的事情要做。让我想不通的却是“记史官”自己的沉默和不作为,难道少数人的脸面比多数人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公正更应当照顾?(施绍箕)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