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翔转自博讯网
早在一九四七年秋的內戰中,毛澤東十一月三十日致斯大林的一份電報,就曾提出「在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的時期,所有政黨,除中共外,都應離開政治舞台,這樣做會大大鞏固中國革命」,雖然斯大林否決了毛澤東的這一意見。但毛澤東終於在十年後的反右派鬥爭中,達到了把民主黨派徹底馴化的目的。
對於廣大知識份子來說,反右派鬥爭其實也並非突如其來。一九四九年後,一方面大量吸收知識份子,一方面在所有場合強調和實行對知識份子的思想改造即政治再教育,配合對外的朝鮮戰爭,在「知識份子成堆的地方」,發動與「審幹」相結合的「忠誠老實學習」,認定知識份子群在階級出身、本人成份、學歷職業、黨派歸屬、社會關係種種原罪,做「包下來」以後的第一次篩選,也便於在追查、批判和組織處理後控制使用。
不是呼喚「為國所用」的人才,而是招攬「為我(共產黨和毛澤東)所用」的奴才,不願馴服為奴的,即使賢才也不能用,至少不能重用,有機會就打下去。有些人才能在夾縫中存活下來,並有所作為,是靠一些良知未泯的幹部的保護,這些幹部在歷次運動中難免都蒙「右傾」之名,有的在反右派鬥爭中就也被打成右派,少數在文革中受到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