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湘辰转自维基百科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英语: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是指香港自2019年3月15日开始、6月9日大规模爆发的社会运动,逾万人被捕。此次运动并无统一的领导,主要以社交媒体号召的方式组织,运动支持者以游行示威、集会、静坐、唱歌、呐喊、“三罢”行动、设置连侬墙、不合作运动、堵塞道路干道[57]、“起底”、针对并攻击、砸毁、纵火中资商铺、汇丰银行、建筑物、大学、亲中港资店铺(蓝店)及公共设施等一系列行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抗议其提出《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根据示威者的观点,该草案容许将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国内地受审;而反对者因不信任中国大陆的司法制度而担忧将嫌疑人引渡至大陆会出现不公平审讯的情况,进而损害香港在“一国两制”及《基本法》下所列明的独立司法管辖权地位。
香港众志早在2019年3月15日就已于政府总部发起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的静坐。在3月至4月期间,民间人权阵线两度发起示威游行。6月9日,民阵再度发起游行,主办方宣称有超过100万名市民参与。但特区政府不顾其强烈反对,继续强行推动修例;6月12日,香港立法会继续恢复条例二读辩论,触发了四万余名示威者对立法会大楼的包围抗议。为了阻止条例在立法会通过,示威者与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事后主办方指责警方滥用职权及过度使用武力。此后示威者提出“完全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撤回暴动定性(612)、撤回所有示威者控罪、追究警队滥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辞职下台”等“五大诉求”。6月16日,民间人权阵线发起更大规模的游行,再次引发了大量市民参与这次游行。主办方宣称游行人数超过了200万人,是“香港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游行”。7月1日游行期间,部分示威者占领立法会综合大楼,其后并将林郑月娥下台的诉求更改为“立即实现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真双普选”,实现真正的民主普选诉求。
7月9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召开记者招待会,形容修例已经“寿终正寝”,而民阵普遍认为这不代表政府撤销修例。之后,示威者几乎每周发起常态抗议活动。7月14日,组织于当日游行后再发起“光复上水”行动;及7月21日,当天游行后发起“光复元朗”行动,其间发生了元朗袭击事件,这次事件成为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也使运动发生转折,示威者与警方之间的冲突加剧。8月中旬,示威者两度瘫痪香港国际机场。8月18日,民阵再度举办大规模和平集会,参与8·18集会的人数据称超过170万人。8月31日,太子站事件后令示威行动升级。9月4日下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四项行动,并动议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但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调查警暴。10月1日,全港爆发激烈示威。林郑月娥会同行政会议在同月4日引用《紧急法》制定《禁止蒙面规例》,引起更大冲突。示威活动进入11月,随着新一轮的三罢行动被发起,示威行动进一步升级,理大及中大两所大学发生激烈警民冲突,多人受伤。在这场反修例运动不断发展之中,举行的区议会选举投票率创新高,民主派取得450席中的389席,赢得了超过86%的议席,民主派在选举中大胜,建制派和乡事派则遭到史无前例大败。此外,因应这次示威浪潮,促使美国介入宣布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58]选举过后,示威者为争取五大诉求而继续进行运动。[59][60][61]
2019年12月,中国大陆爆发COVID-19疫情,及后疫情迅速扩散至全球。至2020年1月下旬,疫情传入香港,反修例运动受其影响而开始减弱。部分原计划于农历新年假期间举行的重要集会被多个主办单位宣布取消[62]。各类集会虽然仍继续进行,但抗疫已慢慢成为焦点[63][64],因此也有举行与抗疫相关的示威行动(如翠雅山房用作隔离营风波)[65][66]。
示威活动于2020年5月香港疫情大致平息后开始逐渐恢复。[67]2020年5月下旬,香港立法会恢复二读审议并于6月4日通过《国歌条例草案》[68];另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绕过香港立法程序直接制定《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决定[69]。6月30日,《港区国安法》在公众尚未得悉条文内容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刊宪生效[70][71],触发反对者反弹和国际社会关注[72][73],促使美国宣布取消对香港特殊待遇地位的承认及通过《香港自治法》[74][75]。
截至2022年10月31日,警方在多场示威活动拘捕10,279人[76],年龄介乎11岁至84岁,被捕人士数字为香港历年社会运动之最;,当中2,915人已完成或其司法程序正在进行,其中有超过2,800人被检控、2,100宗相关案件,包括被控暴动的750人,当中逾1170人被定罪[55]。这次运动被视为自香港开埠以来,以及九七主权移交后最严峻的政治、民主与人权危机(甚于2003年、2012年、2014年以及2016年等过去的政治危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