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网络活动观察:反“送中”运动 香港青年人成主力

2019年10月12日 综合新闻 ⁄ 共 122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姜湘辰转自rfa

2019年6月12日,反《逃犯条例》的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路透社)

00:00/03:43

 

香港政府无视反对声音力推《逃犯条例》修改草案,引发了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官民对抗。在这一运动中,大批90后的年轻人成为反抗力量的主力,并迅速自我组织化。有专家分析说,香港青年人从上一次的雨伞运动中总结了很多经验。

6月9日,在七百多万人口的香港,有超过一百万人参加了游行抗议行动。但大规模游行之后的后续抗议行动,以及在和香港警方的对峙中,几乎全都是年仅20出头的年轻人。

因担心政府秋后算账而不愿意透露全名的三年级大学生周同学,6月9日之后参加了绝食抗议。她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抗争。

“说真的,没有很乐观,但也不是说一点希望都没了。就是香港人一定要努力坚持下去。”

她表示,如果向中国引渡嫌犯的法律通过,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必然失去,香港也将不再是过去的香港,为了自己的未来,她一定会坚持到底。

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条例》的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法新社)
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条例》的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法新社)

和周同学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硕士毕业不久的费先生。

“我们难以确信,将来会不会有《基本法》23条立法。如果那个立法也通过,和这个法律(引渡条例)配合,所有有关政治犯不会被遣送的条文就会被打破。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信任不是我们选举出来的立法会。”

今年27岁的费先生,是在得知警方对示威者发射橡皮子弹之后赶到现场的。他表示,绝大部分身边的香港年轻人都和他有同样的想法和冲动。

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条例》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法新社)
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条例》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法新社)

香港教育大学教师黎明表示,年青人在所有的社会运动中都扮演主要的角色,但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经济变差,年青人压力越来越大,不满情绪在这次反送中运动中被再次激发。但她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香港年青人不认同中共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

“近几年,中央施加压力,香港政府的配合,包括推动国教(中国历史教育)、强行推动普通话,以及取缔一些学生独立组织,都引发了香港年轻人对立的情绪。”

2019年6月12日,反《逃犯条例》的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法新社)
2019年6月12日,反《逃犯条例》的示威活动中,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法新社)

“这次运动,从头到尾都是自发的组织,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大(平)台,基本上年轻人都是自发参加,而且随着形势变化即时反应,产生了某种默契去对抗。”

外媒记者也留意到,香港年青人不再通过日常的社交媒体进行有关行动的讨论和沟通。法新社的报道称之为社媒数字黑屏现象。抗议者不愿意有关的留言被当局用于秋后算帐的证据,采用更为保密的加密通讯软体相互沟通,他们也避免使用信用卡和八达通,使当局的数字监控更加困难。这凸显了数字时代官民对抗的行动特征。不过,星期四有报道说,加密通讯软件电报(Telegram)在香港“反送中”运动中被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