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秋转自博讯网
2019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亦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一带一路论坛官网)
北京正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26日)发表演讲,表示未来将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然而,有美国学者则在演讲前撰文,呼吁关注参与「一带一路」基建的中国工人权益。大陆有研究劳工问题的学者指出,个别中资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导致工人权益长期被剥削。亦有劳工人士希望,应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在海外工人的各项权益。
习近平在演讲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全球化经济的潮流,又指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亦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中国还将支持各国努力构建以铁路、港口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
习近平说︰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将继续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的作用,发展丝路主题债券,支持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运作。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研究所研究员何宜伦,以及资深法学教授孔杰荣在论坛举行前撰文,提到被派到海外建设「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中国工人,不但待遇差﹑工时长﹑收入少,还常受到剥削,是被忽略的一群受害者。呼吁各界关注的同时,亦希望大陆当局在举行论坛时,宣布解决这些违反人权问题的计划。
不过,在习近平的演讲中,似乎未有提及到派驻海外中国工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议题。
长期研究劳工问题的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表示,中国过去一直有大量输出工人到海外参与基建项目。对工人来说,因为工资比在大陆工作普遍高三分之一,是吸引不少工人选择离乡背井的原因。然而,管理层缺乏保障权益的认知和缺乏人性化管理,工人维权意识又不强,导致他们受到剥削时也未能得到广泛关注。
刘开明说︰没有「一带一路」倡议前,都有输出很多中国劳工,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中国管理文化里没有所谓劳工标准的概念,在法律上不应扣留工人的护照,反而应该鼓励他们离开工地到外边(接触),但基于安全问题,再加上语言不通,绝大多数的工人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基本上与外面是没有接触的。
深圳劳工人士谢六生相信,若中国有意扩大「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规模,想必会有更多中国工人被派驻到海外参与建设,那么必须要确保这些工人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他指出,最佳的方法是从法律著手,除管束中国企业履行合约精神善待工人外,一旦出现劳资纠纷,工人亦可循司法途径维权。否则,中国工人便不会愿意参与海外的建设。
谢六生说︰去到海外的确是会出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觉得中国要加大「一带一路」的建设,法律这方面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否则出现很多问题。这个保障,无论在哪里打工都要签订一份符合双方意愿的合同。假如合同履行不当,在法律上维权也能得到保障。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经济合作倡议,主张建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跨国经济带。同年11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一带一路」更升为国家战略,为协助亚洲、欧洲、非洲进行基础建设提供融资。大陆官方宣称与逾百个国家签署了不同的合作协议,不过大部份都是由中国提供货款、项目由中资公司包揽。然而,一些项目开展后,却纷纷出现债务和主权危机。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南方的岛国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项目,落成营运后却无法带来可观经济收益,最后斯国不堪中国催收庞大债务的压力,2015年底把港口租给中国经营99年,中国自此取得直扼印度南端沿岸与国际战略要道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