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翔转自博讯网
除屈老師外﹐該校師長中我還有印象的是謝文祐主任和李老師。
謝主任大概30多歲﹐似乎是我六年級時才調來﹐擔任學校領導工作的。很奇怪﹐對十小的校長我不僅毫無記憶﹐連是否有校長也難以確定。之所以記得謝主任﹐是因為我曾以學校學生會副主席身分﹐有幸陪同他出席了一次區文教會議。 (博讯 boxun.com)
那應是1950年初的事﹐會議地點為文德路區文教局﹐即當時的市圖書館南鄰。裡面很寬敞﹐近百人參加﹐均來自區內各小學﹐我肯定屬最年輕的與會者﹐不到10歲。議題為何已無復記憶﹐聽報告後是討論﹐至中午有飯吃﹐就在會場分席進餐。飯後略作休息又繼續開會﹐傍晚始散會。忘了何故﹐分組討論過程中﹐某區幹部每隔一陣即起立﹐走到會場中間﹐大聲報時。返校後﹐學校亦專門召開全校教師和各班學生幹部聯席會議﹐由謝主任傳達上述區裡會議精神﹐然後將教師與學生幹部混合編組﹐即時分組討論。中間似乎沒有吃飯﹐但討論時謝主任亦每隔一陣起立﹐高喊‘時間報告’ ﹐說時﹐他胖胖的臉上笑容可掬﹐一如他平日固有的神態。他好像兼任全校的政治課老師。
至於李老師則任教自然課。他年不足30﹐身材魁梧﹐我們為他取綽號曰‘大舊李’ ﹐意為大個子。其口才頗佳﹐有同學說他吹牛。有幾件事我仍沒忘﹕一是他講鉗子的原理﹐支點﹑力點之類﹐插了個故事﹐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於鐵絲網上通電﹐協約國軍隊士兵以鐵鉗試圖剪開鐵絲網﹐不幸觸電身亡。後有人發明於鐵鉗把手上裹以膠套﹐即起絕緣作用。遂得以沖破電網阻隔﹐大敗德軍。二是他講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一次聚會中某甲不服氣﹐認為這沒什麼﹐自己也做得到。哥倫布聽罷﹐命人取來一個雞蛋﹐問誰能將其立於桌上﹐好一陣無人應聲﹐某甲亦然。哥倫布不慌不忙﹐用兩指豎著拿起雞蛋﹐‘啪’一下往桌上一頓﹐蛋破了﹐也立住了。哥倫布發話道﹕瞧﹐這也沒什麼。某甲赧然﹐啞口無言。再一個是關於‘蔣委員長’ 的﹐李老師說﹐西安事變時﹐蔣被囚禁。某東北軍軍官欲暗害之﹐偶見其日記﹐為其間洋溢之救國衷情感動﹐乃止。
以上後者可能本自蔣所撰<西安事變蒙難記>﹐李老師講述時廣州尚未易幟。哥倫布此故事則大概廣為人知﹐但我那時卻是首次聽說。三事均非李吹牛。
此前我已由姐姐教學英文﹐學26個字母和簡短生字﹐如apple, potato, father, mother, book, school之類。到十小後﹐開始學普通話﹐當時叫‘國語’ ﹐與主科之一同名﹐學的是注音字母及拼音﹐也有課文和會話。簡單會話我很快學會﹐儘管帶粵語口音﹐但聲調大體正確。90年代中期﹐我在港全職教普通話﹐開場白中必交代一句﹕‘我是香港出生的東莞人﹐學和講普通話已有近半世紀。’此並非吹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