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不公正问题观察:歧视才是中国人的“故乡”

2019年04月02日 综合新闻 ⁄ 共 148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王春环转自博讯网

抱歉,这个题目好大,戴上了中国的帽子,但是又可以很小,小到一桌简陋的年关饭桌。以舆论计,江西那场可疑饭桌的看客密度无论如何不低于踩死人的上海外滩,过年塞食物,张嘴来点八卦,磕着瓜子花生。向春晚汲取点政治养料,向手机喷一下村里厕所,这年就过了。

有些清醒的头脑,是注意提醒江西那顿饭的真实性的,到底在哪里,是谁,为什么之类新闻五要素的问题。照例,这种提醒没人关心,一个是没心思关心,二来恐怕也是不必关心。这个事无论源头事实真假多寡,继起的舆论都是真实现象,真实表达。

关键的问题,依旧是塑造议题的问题。在两微的手机上面,平地刮起城乡差别、门当户对、婚恋选择、人生性格等裹挟汇流的议题狂潮,恐怕才是真问题。至于支撑议题的那些念念碎,每个具体,也就每个一律的答案。选择事到临头,无非是彷徨依旧。

这种舆论议题的制造能力,是哪一家媒体都无力完成的,却屡屡由类似“凤凰男”这样的营销账号得手,瞅准年关人心的空虚,像春晚那样给予北方人特有的口腔运动。向国家学习为人民的真谛,像营销号学习舆论制造,劳力劳心者都可以有收获的。

透过一桌年饭引发的对乡村的歧视,是令人吃惊的。原本以为农村只是被国家政策、剪刀差之类数十年如一日的歧视着,而且却发现歧视已经成燎原之势,深植于人心当中。作为农村人不止要为国家忏悔,也要为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忏悔,染缸里也有了上层人士。

当然,出身论在这里被包装成各种“现实”,以适应它自身的猥琐本性,并避免被称作“歧视”来显出自身的小来。而且这次如此大规模的歧视,全然排除了政府因素,自觉将基层治理切割出去,只针对农村人,历数他们从厕所到饭桌到命运的陋习。

这种“大家都是中国人”,可歧视又是如此激烈,不加掩饰,不问青红皂白,恐怕只有鼠疫封城时人人自危、竞争性求活时才可比拟吧。城市对农村如此,城市里对城里人如此,城里面穷出身的人对农村人如此,歧视才是中国人的“故乡”,才是“精神原乡”吧。

这么个歧视所集纳而成的人心的“春运”,似乎在提醒着:你不具备一点歧视的特质怎么活呢?所以,从歧视农村人到歧视香港人不爱国,再到歧视台湾人不忠于中华民族,再到歧视欧洲人效率低下,一股黄祸蔚为大观。这个时候,谁也不是“中国人”。

自己的国自己救,自己的小贩自己保卫,自己的房屋自己守着,就歧视作为“精神故乡”而言,自己的“故乡”自己去保卫吧。你有丑陋的“农村人”,我有丑陋的“小市民”,歧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中国人大概能享受到的平等之捷径,投身歧视就能享有。

人们在怎样的框架下看待传说中江西老表的这桌土菜,最后还是认知框架的竞争,高下在此。刘原说欠人家个“媳妇”,温情随即被江西女婴死亡率盖过印度的大数据“秒杀”。可忽视了包括但不限于计生这个要素的大数据,你竟敢说印度比中国强,爱国者要用唾沫射死你。

歧视特别容易“去政治化”,所以你看从始至终没政府什么事,好像中国的农村悉数是独立的乌托邦,是与城市毫无瓜葛的原罪,只配无声无息地死掉,上不了台面,否则就是冒犯。同时,歧视又特别具有个人经验似的,所以人和人没办法交流与共识。

在这样的场面下,如果不能从实在的个体谈起,并且认识不到中国人作为黄祸这个特征,歧视就是一场与生死等长的靡靡之音。鲁迅说阿Q繁衍不尽的后代时,并没有强调城乡差别,而在新式技术的赞助下,歧视的舆论风波至今没有走出未庄。

用歧视解释自己的把戏,很难脱离歧视去吟唱。盲人歌手唱“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批判性显著,很有超越歧视“原乡”的努力。又有长者散布人生经验说,不要嫁给农村男性,仿佛要在胸口别着马桶标识,随时听取城里闺秀的彷徨与苦闷,终归比瞎子还不如吧。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