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下岗工人观察: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2019年02月08日 综合新闻 ⁄ 共 543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文鹏转自看中国
今天是爸爸85岁生日,我赶回抚顺去为爸爸祝寿。全家人兄弟姊妹全部到场,在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要了两桌酒菜,弟弟为爸爸定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全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是我的心里却很沉重,沈阳今天室外零下22度,抚顺可能零下25度。妈妈的屋子里挺冷,一看温度计才零上15度左右,一摸暖气凉凉的,今年暖气烧得不好。我给妈妈弄了个电地热,可妈妈是个节俭一辈子的人,舍不得用电,只有在下午暖气停的时候才打开,所以屋子里的温度不是很高。想到自己住的花园小区的房子穿着衬衣衬裤还觉得热,有时大冬天还要开开窗散热,而妈妈那里.......我真有种罪恶感。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父母居所最早是父亲享受的干部待遇--49年初在抚顺市九町目九番地九保町(日本老地名)日本人留下来的洋灰二层小楼,一直住了几十年,房子空间有限但其乐融融。后来孩子们都大了,结婚了却没住处住房问题突出出来,那时分房子可是件大事了。直到80年代动迁,那时我正在上大学,父母为了哥哥和弟弟也能有住房,才把很大的面积分成三个单元,这样父母只剩下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这房子坐落在抚顺是普通的工人居住区,是过去的老旧小区,现在这些老旧小区都住着普通的工人,虽然也是两水两气(上水下水,煤气暖气)但和现在的花园小区一比是两重天,现在政府把大量的心思都放在楼盘开发,使得仅占总数不足20%的人群住在占总数不足20%的花园现代小区,政府的配套设施,大量的公共资源都用在这少数人的身上,交通、照明、绿化、供电、煤气、供暖都是确保的,反过来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却享受不到公共财政应该给与的公平的资源,更谈不上"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了。

抚顺--我的家乡,我的血地......

我摸了摸暖气,凉凉的,我的心也是凉凉的,为什么同样缴纳采暖费,花园小区热量过剩,甚至大量浪费,而普通老旧小区政府规定的起码的供热标准都达不到?同样缴纳的采暖费,这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父母和我那些兄弟姐妹虽不富裕,还算小康生活,起码生活有保障。而想到那些至今还住在棚户区里的下岗工人们,有的连暖气都用不起,有的衣食都无法保障,我的心里就更是拔凉拔凉的。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煤矿沉陷区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资源彻底枯竭了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荒废的工厂--当年是怎样的辉煌的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烟囱上尴尬的记录着1963年的字样,这一切都成了历史的记忆

在抚顺有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两水两气"居然在阳台上伸出来的烟囱--这在50--80年代期间常见的原始采暖方式。原来一些人交不起采暖费被断了暖气,无奈回到了原始的采暖方式。

这是个物产丰富的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一个曾辉煌的英雄城市,记得我小时候,那时是大工业时代,抚顺是个有名的煤都,生产优质煤,那时天比现在要冷得多,零下30多度是常有的天气,可我的家里确实暖融融的,我们家里是工矿企业自成体系的供暖系统,暖气烧的很热很热,那时暖气上都要加上防护罩,因为那种 "硬气儿"很热,能到60-80度,许多家小孩不注意就会烫伤,那时社会上如供销社、车站到处用的都是简陋的原始炉具,钢板做的大火炉用黑亮的大块煤烧的热热的,有时把钢板烧的通红......是的,那是火红的年代。当然是计划经济,那时资源配置的原始性导致高耗能,低效益,缺少市场配置资源体现的经济活力。但是如果像现在这样把市场配置资源扭曲为少数人占有大量的资源,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少数人的贪婪和骄奢服务就有点离谱了。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下岗职工生活得棚户区一角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这样的生活区还有许多

可现在的她血已经流尽了......重化工业衰退了,资源枯竭了--由于长期过度采掘,抚顺的煤资源已经枯竭,而开发后留下的却是到处的沉陷区,被称为沉落的城市。而更重要的是在机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变迁中,由于国家区域性政策倾斜战略的政策失衡,导致这个饱经风雨,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一个满清王朝发祥地的多民族城市,一个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能源,立下汗马功劳的城市,在转型和结构调整中逐渐衰落,大批的产业工人沦落为下岗工人衣食无着,更加可怕的、带有几分恐怖的沉落气息正在笼罩着这个2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的上空......

困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饭后空闲时间我向弟弟们仔细了解了原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广大产业工人的现状,绝大多数的产业工人都被推到了生活贫困的边缘,产业工人成建制的下岗,其中 40-50人员最可怜,再就业很难,原来的单位又不给开工资,又不到退休年龄无法享受社保,可谓进退两难。还有一些是所谓"内退",只给少量的生活补助,也无法享受社保。更惨的是国有大企业卖给了个人,每个职工给了万八千元"买断工龄",说白了就推到社会上不管了。就这点保命钱有的黑心小老板还千方百计的克扣、甚至借故不给。无法就业,没有生活来源,为了将来养老每年还得上交养老保险数千元,有的再就业后企业还不给上保险,害的这些人中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养老保险,年龄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没保障,子女教育也处在劣势状态,整个一家人渐渐进入两代人的恶性循环中,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正在悄悄的积累、酝酿......

在路口我看见了一个衣着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一般的人,他的形象和他背后那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标语形成巨大反差,像一个讽刺漫画一样在嘲弄我的视觉,我就拍下来他。可仔细一看竟有些眼熟,好像竟然是我小时候的童伴!原来当年桀骜不驯的小愣头青,不知什么时候成了无数下岗工人队伍中的一个,再后来靠摆小摊维持生计,后来一场病彻底把他搞垮了,崩溃了!老婆跑了,孩子也到外面成了漂族,再后来精神分裂了。他现在满脸沧桑、困惑、无奈,头发花白了,艰难的岁月彻底改变了他的肉体和精神.....但改变不了他内心里的疑虑和不平!他一路走着只顾自己默默的嘟囔着:"后悔了,老了,没机会了,只好憋着了,再有机会我一定冲上去,不能这样下去了......""他妈的,你混蛋,丧尽天良啊......"天知道他自言自语中 "有机会" "冲上去"究竟什么含义?天知道他在宣泄对谁人得愤恨,是在骂他那个跟人跑了的的老婆?我试着和他说话,可他只顾自己述说自己的不解和忧思,意识中丝毫没有我的存在。即使在那已经坍塌的精神世界里他也还是陷入疑虑的、百思不得其解的忧虑和痛苦中,有人说人世间最快乐的正是那些精神病患者,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是无忧无虑。可今天看到他以后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有什么样的痛苦能比即使在精神分裂状态还承受不平、忧思的苦痛更痛苦呢?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在路口我看见了一个衣着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一般的人  

改革30年:实拍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竟然是我小时候的童伴!  

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艰难的岁月彻底改变了他的肉体和精神......  

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他的形象和背后那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标语形成巨大反差,像讽刺漫画一样在嘲弄我的视觉 

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悲凉生活
  我心里却在不断地问自己:是他疯了,还是我疯了?!或者是这个世界疯了?!

旁边的人对我说:"他听不懂的,他疯了"!望着他蹒跚的背影,我心里却在不断地问自己:是他疯了,还是我疯了?!或者是这个世界疯了?!

改革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应该由全社会所有成员均担。然而,中央把改革成本推给地方,地方把改革成本推给企业,企业把改革成本推给职工,发达地区把改革成本转嫁给落后地区,城市把改革成本转嫁给农村,这公平么?合理么?为什么我的家乡,我们这个沧桑的、英雄的城市还要一次次的承受着磨难和重负?

虚夸、浮躁、虚荣、伪善小资文化几何时充斥全社会?京城里几何时开始努力营造一种" 中产阶级"的俗媚文化,殊不知那些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恰恰是无数无数下岗职工、农民工的血汗凝成;如就有很多小老板们连中国字都写不了几百个,居然信誓旦旦的要培养自己的"贵族意识"叫人啼笑皆非?娱乐圈几何时开始嗲声嗲气的扭曲成为变态者的乐园?殊不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故剧正在重演;传媒又如何蜕变成"精神更年期"富婆们的"女权主义"的的论坛,殊不知所有所有的煞有介事的"理论"都是心理和生理的扭曲和偏态的拙劣托词,而根源于社会进步的局限和畸形;实业界所谓新生代民营经济几何时取代了当年的靠胆子致富个体户,可换来换去真正的民族资本并没有产生,却生产了一群更加胆大妄为的暴发户,殊不知过去靠胆子致富的是敢于运用权力恩赐"政策",而现在的暴发户则是直接和权力滥用者勾结大肆掠夺和侵吞......

在这虚夸、浮躁、虚荣、伪善小资文化背后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良心和良知泯灭了没有?在中国标志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了国际公认的危险临界点,可穷人的困苦却成了新贵们涂脂抹粉,自我标榜的虚荣与虚伪的"施舍"的"托儿";自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但是城市的思格尔系数下降的幅度较大,10年内下降了12.4个百分点,而农村下降了5.5个百分点。这更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快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城乡差别正在进一步的拉大,农民正在城市"剥削"农村的过程中呈现赤贫化;而在国内资源在以几何级数的速率迅速破坏,数亿农村人口还在贫困状态,有的几乎要回落到70年代的困苦生活状态。在城市20%人口掌握80%的财富,80%普通阶层只拥有20%的社会资源。而整个经济生活中正在以历史上重来没有过的血腥、野蛮的圈地和掠夺完成着新权力资本的聚集。体制和制度的刚性和野蛮正在"实证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个学术命题,而本来很脆弱的民主制度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直气壮的的理由肆无忌惮被扭曲、践踏。区域经济非均衡化和由此造成的民族、区域差距和矛盾愈来愈重,不同社会阶层正在以不同区域而被非人的划分着。

还有许多深层社会问题值得深思,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必须解决这些社会矛盾问题,否则......

忿

所以不要和我说那些猫啊狗啊的新贵们的奇闻趣事,不要和我说那些靠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先发展起来的富裕地区的什么超女,快男之类的媚俗,不要和我说那个粉饰太平、低俗浅薄的央视晚会,不要和我说那些为新贵们涂脂抹粉变成了满足新贵虚荣心和偷税漏税渠道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的,也不要和我说什么思想解放啦,不要说我固执老土,我什么都见过,我知道怎么回事。

也别和我谈什么巨变啦什么的,变是一定变了,有变好的,变得真好!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那可真是昧着良心说话。也有变坏的,变得真坏!!如果不承认这一切那也不是实事求是!比如,环境破坏、能源高耗、吸毒走私,贩毒贩人、贪污腐败、行业黑幕、娱乐低俗、医德沦丧、教师腐化、强制动迁、暴力执法、商业贿赂、黑社会、潜规则.......这难道不是事实么?说这些我就忿然。我心里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我是沿着抚顺-沈阳-北京-香港-美国-深圳-沈阳-抚顺这 "抛物线"一路走来,一路看来,一路学来,一路感受来的。不要和我说冠冕堂皇的漂亮话,也不要和我卖弄教科书上的概念,我也是念过书的搞理论的教书匠!可我每天就在富丽堂皇的天堂到清贫、苦寒的民间来回穿梭,我就生活在这个矛盾、怪异的区域间里,我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全是这些,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屁股决定脑袋,我最明白的是我的感受,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真实状况,不是自欺欺人的数字!

前不久卫生部某副部长来辽宁就医改方案调研,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座谈、征求意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不论什么方案不能一刀切啊,老工业基地和全国情况不一样啊,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过去国家的许多政策都因失衡造成巨大矛盾和差距!" 部长笑着同时也深深理解的说:"老巴在刮东北风啊,老工业地区情况不一样啊,国家一直很关注......"

其实这样的"东北风"十几年了我一直在"刮"着,不论学术界、政界,只要有我说话的地方,我都会替老工业基地,为家乡鸣不平!有人概括为我的三个情结:穷人情结、民族情结、家乡情结,而我却多么希望有更高首长能够看到这些情结背后的理性和理智呼吁,关注一下老工业基地那些可怜的下岗职工们。

我常常说我的逻辑是冲动的,我的浪漫是思索的,似乎有些离经叛道,其实没什么奇怪的,面对这一切逻辑又怎不会冲动,浪漫又怎不会思索?终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冲动的逻辑绝对是混蛋逻辑!我鄙视那些拿着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当圣经,沦落为既得利益集团枪手的书院派的无良学者们!不思索的浪漫纯粹是喊春叫床!我更蔑视那些嗲声嗲气的娱乐圈和文人圈中的那些戏子、小文痞们的无病呻吟!列宁说:"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是常青的"。我知道我生活在怎样的色泽中,我生活的色泽自然决定了我的"理论"的"色泽"。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何其英明,何其重要?!和谐社会首先是人和人之间、区域之间的和谐。要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现在这个社会都擅长"话正着说,事反着做",可老百姓不看说什么,更看做什么,关注老工业基地,关注资源枯竭型城市,关注国企下岗产业工人!

(文中所有照片均为作者于抚顺市实地拍摄)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