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银姬转自博讯网
(法广RFI 肖曼)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牵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关注和评论,成为一个持久和不断深入的话题。不少分析注意到“一带一路”项目的本身的风险,而英国金融时报的最新报道则报道:“中国借“一带一路”项目从事间谍活动”,自然受到更多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8月15日报道称,与“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有关的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正在增多,美国网络安全公司“火眼”(FireEye)的报告警告,北京方面正利用这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来搜集企业和国家的情报并抑制反对意见。中国的目标可能已经对准白罗斯、马尔代夫、柬埔寨、欧洲国家的外交部以及非政府组织。
报道援引“火眼”副总裁乔伊斯(Sandra Joyce)表示:“他们感兴趣的似乎是那些对他们来说有重大金钱利害关系的国家,或者是那些正在制定一些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影响到未来项目的国家。”
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研究顾问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表示,除了监控大型项目和收集情报外,中国很可能还想利用所收集到的数据来抑制反对意见,在一些有特定安全和外交后果的地方控制争论和意见。中国在海外的“数据驿站”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孔子学院、电信网络、运输企业、酒店、金融支付机构和物流企业,它们“将通过后端把数据发送到位于中国的集中分析中心”。比如,一个名为“Roaming Tiger”的中国网络间谍组织将目标对准了白俄罗斯,中国正在该国修建其在欧洲最大的工业园区。
“火眼”还表示,2017年底,“中国间谍组织所独有的”恶意软件攻击了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且有多个欧洲国家的外交部被钓鱼邮件瞄准。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指出,如果外国政府允许中国科技公司(它们跟中国政府关系密切)安装复杂的数据通信系统,将产生地缘政治影响。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者发布报告说,一个很大的担忧是,中国公司将安装“后门机制”,这可能增加中国在“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情报和宣传行动。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还刊登题为:别让“一带一路”误入歧途的文章,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外交政策智库LSE IDEAS中国前瞻项目(China Foresight)负责人于洁。文章强调:中国现在应该解决“一带一路”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努力理解合作国家想要什么或担心什么。中国设想在约78个国家提供资金并建设基础设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自五年前提出以来一直毁誉参半。还没有哪项发展倡议能在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企业家中间引发如此激烈的国际辩论。
分析人士往往聚焦这一远大计划的影响(或积极或消极),但他们仍然没搞清楚,“一带”和“一路”倡议究竟包含什么,以及中国希望从中得到什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北京的哪些人士负责“一带一路”项目的决策,以及中央政府所在的“中南海”如何对总预算进行分配。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三层独特的讽刺意味。首先,它试图解决国内工业产能过剩,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加剧这一问题。其次,它被认为是由中央主管,但实际上非常没有组织性。第三,它力争加强国有企业的实力,有些时候却暴露出它们的局限性。
“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将国内经济利益至上原则与宏大的国际地缘政治策略结合起来。其目标是纠正中国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之间的经济失衡、稳定麻烦不断的西部边境地区,以及消化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习近平曾明确把推进“一带一路”与他着眼于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经济改革联系起来。但到目前为止,该计划似乎进一步扭曲了资源配置,加剧了这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一带一路”界定的宽松性给北京官员和各省官员都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浪漫的设想,没有详细的实施路线图。
文章最后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最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中国的财力和政治资本,还取决于外国伙伴的合作。北京方面已经意识到,其对“一带一路”的热情可能无法在国外获得回应,部分原因是该计划包含严重的风险。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