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帝国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中共剧变后的迷思

2018年05月07日 综合新闻 ⁄ 共 148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此文由中国民主党员黄世龙转自网络

北京时间5月5日前后,中共主持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已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在北京极力强调“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之际,中共作为一个名义上秉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派,同样也被国际左翼密切观察着。 中共掌握下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问题已经在国际左翼尤其是马列主义群体,即20世纪初发源至今的传统的共产党、工人运动群体和20世纪末发端的新左翼团体中形成了激烈争论。在近十几年来更成为一大论战热点。随着中国力量变化和国际格局演变,外界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的认识,也都出现了变数。 新帝国主义的风潮 环顾全世界,以马克思(Karl Marx)主义为理论基础一直是共产党的标配。二战后全球近百个传统共产党或类似左翼组织也强调了自己的这一属性。不过,这些传统党派往往已走向边缘。他们或遭遇理论危机,或面临组织分化和外援断绝,导致其“放弃社会主义”,进而陷于萎缩状态。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欧、美乃至非洲的很多传统组织因此走向低潮。虽然在越南、古巴、老挝等国,共产党仍维持着执政党地位,但这些国家在世界体系中不占据关键角色。 但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兴起的新左翼运动中,仍有新一轮的左翼组织承袭了马克思列宁(Vladimir Lenin)主义的衣钵,继续展开其批判、实践与斗争。当这些组织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展开串联或联合时,如何认识苏联解体后仅剩的“社会主义”大国,即中国的角色成了他们眼中的一大重要课题。世界各地的新、老“共产党”和类似组织就因此显出了明显的差异。

不可否认,对于绝大多数左翼党或组织来说,比起认识世界,路线斗争更为突出。而这种路线斗争也决定了他们对中国会抱持截然不同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内核,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背景以及随后的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决定了二战之后的左翼党派会出现思想的剧烈斗争与形势的激烈变化。 在欧美国家,这种思潮就以“马列毛主义”的变体呈现,持相关思想的左翼活动家因此对中国新领导层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而这种观点就孕育出了国际左翼运动对中国的一大负面认识,即“新帝国主义”说。 根据资料显示,最初提及中国的“帝国主义”身份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欧洲为中心建立的“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ICMLPO)。 该组织在2007年的峰会上得出了“中国自己也试图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并在非洲、拉美和亚洲扩张自己的经济投资和政治影响”的结论。这一点很快在以德国为中心的左翼党派中传播开来。

目前,包括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菲律宾共产党、土耳其共产党(马列)在内,不少仍拥有武装力量,坚持武装斗争的左翼党团大多认为中国是在世界体系中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量齐观的“列强”。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中国和美国甚至已经成为主要合作者:前者成为主要投资来源,后者成为消费品的主要市场。 的确,中国资本正在向他影响的广大地区渗透,进行商业和经济活动,与美国在世界不同地区展开激烈竞争。但包括菲律宾共产党在内的很多左翼党派也发现了中国在于美国的斗争中并未像西方那样采取“殖民”手段,菲共甚至还在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持保留态度,转而对美国采取激烈立场。这就意味着外界对于中国“新帝国主义”的定位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议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资本帝国主义,用国家和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实践一带一路经济侵略和大力扩展军事力量以扩海疆和准备发动战争。

2018年5月7日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