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峰转自BBC
中国人“怕被请喝茶”不敢回答记者提问
2013年12月10日
BBC驻北京记者在报道新闻中有时需要在街头收集民众的看法。这听上去应该很容易,但其实不然。
“对不起,不能评论,否则我们也许会被请去喝茶。”这是中国老百姓对BBC在北京的记者向他们提问的回答。
BBC记者说,在北京街头收集老百姓对当前时事的看法,就像一头饥饿的狮子在一片几乎没有草的草地上狩猎牛羊一样难。
挑选合适的“猎物”
尤其当这些问题涉及政治的时候,要从北京街头的人们嘴里得到回答,几乎只有一个字:难。所以必须小心的选择“猎物”。
当然不能去问那些脚步匆忙的人,他们肯定是急着去办事,不会回答记者的提问。
也不能找那些在街边摆摊卖水果、年糕的小贩,他们根本不关心政治,更不关心中国的外交政策。
根据经验,沿街慢慢散步的老人,最好是手里还牵着一条狗的老人,可能会认真的回答记者的提问,至少他们不至于不理记者。
即使这样,一般来说,他们开始时总是会拒绝,在握过几次手之后,他们可能会让记者提问,但回答则通常是模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的。
比如“对不起,我不看电视,对您说的这些问题不了解”,或者“我不看报纸,我不想评论这些政治问题,真抱歉。”
为什么中国老百姓这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观点呢?BBC记者在微博上提出这个问题,这次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回答。
怕“被请喝茶”
一个网民说:“我不敢,我担心会被请去喝茶。”
在中国大陆,“喝茶”是专指警察用来对持不同政见者或不听政府话的人发出的暗示性警告,“被请喝茶”是指要被警察找去谈话。
一个网民嘲讽的写道:“我们不公开说话,是因为已经有人代表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了,你们应该向那些代表们提问。”
另一个网民说:“即使我们说的是真话,你们也不会播出。”
中国公众对媒体的评价普遍相当低,中国媒体的自我审查,使人们几乎听不到与当局不同的意见。
中国有句老话叫“祸从口出”,在中国历史上,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人经常受到惩罚,甚至被关进监狱。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公开说话不留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当一看到麦克风和摄像机向他们靠近时,理所当然会很犹豫甚至担忧。
对于BBC记者在微博上的提问,一名网民总结说:“自由言论如果不能受到完全的法律保护,中国人就永远不敢对媒体说真话。”
(编译:嵇伟 责编:董乐)
读者反馈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bbc太假了,简直乱报道中国,把中国搞的多么多么万恶
<strong>啪啪啪, </strong><br/>
當人民早已接受了言論自由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利; 當人民認同言論自由是當權者的恩賜; 當人民的說話已不能忠於自己的思想, 甚至連思想都習慣了自動投誠的時候, 這個國家早已不屬於人民的了.
中國大陸人經歷了數千年封建帝制, 經已奴性難改. 時至今日, 中國共產黨實施的所謂 "民主集中制", "人民民主專政", 說穿了還是封建帝制的現代版. BBC的記者, 用西方民主社會的價值觀去量度中國大陸人民對言論自由的反應, 豈不是用錯了尺度?! 捉錯了用神?!
正如你要求一個奴才公開評論他的主子, 他豈會不加大讚賞或反罵你大逆不道, 挑撥離間! 若然主子與奴才已到了魚水和諧的境界,不是很好嗎?!
<strong>香港仔, 香港</strong><br/>
我曾经因为在网上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而多次被“请”去“喝茶”还被罚款500人民币就差一点被拘留了,而这种拘留不会是一般的拘留很有可能要受到体罚迫害甚至影响动我的长期生计比如象明星刘晓庆这样的迫害
<strong>伏尔加船夫, 中国大陆</strong><br/>
同意ZYZ的观点。中国固然没有全面的言论自由,表面上看近年来甚至更紧了些。但也还没有到周厉王时’道路以目‘的程度。BBC一向以中立客观著称,可不要流入傲慢与偏见的俗套哦。如果你们需要,可以采访我呀。顺便说一句,我既不极左,也不极右。
<strong>LJ, Beijing, China</strong><br/>
四位五毛,鉴定完毕
<strong>五毛收好,</strong><br/>
這令我感受到生活在台灣是幸福的事,至少不會在受訪問後被約談
<strong>panda, 台灣 ,新北市</strong><br/>
bbc戴有色镜自信能看清什么?固有的思维方式能客观地辨证什么?
<strong>Shikou, Japan</strong><br/>
只有不了解中國的人才會認為人們聽不到與當局意見相左的聲音。只要是上過新浪微博的或者是常看新聞的,就知道,對政府的批評意見從來都不少,而且都被得到了保障。除了那些造謠和爆假新聞的會被刪除以外,我從沒看到一個理性的針對政府的批評是被遮掩的。
BBC對中國的看法實在是偏差太多,完全不懂中國。
<strong>David, Hsing Chu</strong><br/>
BBC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智商下限,言辞模糊,拿一些网络用语来哗众取宠,这就是做新闻的态度?在你主观臆测得出“不敢回答记者提问”的结论时,你是不是应该先说一下你提问的问题是什么?到底是人家“不敢”,还是你的问题有问题。这种笼统外加片面性的报道极为不负责任。
<strong>卧村农民, 悉尼</strong><br/>
我是大陆人,我不介意回答你们的话,我觉得公安局也不会找我麻烦,其实你们BBC想要的答案,多数中国人不会给你们,比如你们说中国迫害少数民族,其实中国政府非常厚待少数民族,我们感觉是汉族被歧视。至于腐败,我相信你们BBC去印度和菲律宾可以找到更多。大陆的民主如果没有西方介入和破坏,一定比现在进步,这是我的看法。
<strong>ddf, </strong><br/>
没有办法,中国就是这样的状况,我写写在国外的见闻在日记,有多次被警告
<strong>老秋, 中国,常住英国</strong><br/>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敢在街頭自由接受記者有關時事的訪問,當人民心存恐懼,生怕添煩添亂惹禍上身而不願接受採訪,或虛應故事顧左右而言他,顯然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壓抑著。這樣的國家縱使騰飛崛起,縱使擠身於強國之列,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也儘管衣食豐足,也儘管滿身名牌,實與奴隸何異?
<strong>孟光, Hong Kong</strong><br/>
不了解中国历史的BBC,对现实状况的解读,未必是正确的。不愿意说话,未必一定是反党的(你若为党歌功颂德,甚至会得到某些群体的不认同,一样可能受到压力)。在毛时代,见到记者,不仅不能不说话,而且只能说一种话:拥护共产党(数千年来,百姓只能说拥护皇帝)。现在,至少不愿意说真话的,可以不说假话了,而且,只要是匿名的(比如在网络上),或者你BBC能保证不透露其真姓名,他们就能说真话。“请喝茶”也比将张志新直接枪毙要好了太多。总之,中国在进步。
第二,如印度一样,可以任意发言的话,中国会有很多意见,政治必定混乱。这种混乱未必比独裁优越。就像苏联到俄罗斯的“进步”,大家都看到了结果。
未署名
bbc太坏了
出了国才觉得BBC是真坏
<strong>bbc太坏了, </strong><br/>
BBC中文网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不专业,不负责任。“BBC记者说,在北京街头收集老百姓对当前时事的看法,就像一头饥饿的狮子在一片几乎没有草的草地上狩猎牛羊一样难。”是的,只要牛羊不傻,谁会让你这只饥饿的狮子抓到呀。作为一名记者,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然后要有正确的方式,并找对正确的对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这位记者却像没头苍蝇瞎撞,就来了这么篇下作东西。BBC真是没几位称职的员工呀。
<strong>dlc, </strong><br/>
因为你不敢说话,所以没有言论自由。软弱的奴隶不需要自由。自由不是来源于恩赐,它需要自己去争取,需要付出代价。Freedom is not free.
<strong>奴隶, 中国</strong><br/>
BBC已经开始转向搞笑新闻了吗?
“被请去喝茶”“小心查水表”这些事确实有其真实来源,也让很多人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产生顾虑。但实事求是的看,这种威胁对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真实,往往是作为一个笑话说着玩的。更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并不是一种鼓励表达意见的文化,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因为腼腆而不去回答问题。
如果BBC在街上找人采访而因为喝茶等原因拒绝,确实有可能当事人怕惹上麻烦,但我觉得更可能的是对方用一种委婉地方式拒绝你。
另一个角度来想,如果BBC去找人采访,对方被动的回答问题都会被请去喝茶,那像我这样长期在BBC上评论的人,岂不早该被拉去喝茶了?但事实上,我还好好地坐在家中上网。
<strong>DI,</strong><br/>
跟當年天安門事件比起來,中國百姓更懼怕權威了,只怕中國不會有自由的一天,如果這是中國百姓要的,我們局外人也沒資格說什麼。
<strong>Wataru, </strong><br/>
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一百个人里也不见得会有一个人说出「被請喝茶」这样的话来,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了解「被請喝茶」这句话的含义,这只是一些异议人士的说法,流行于网络之上,BBC用网络上的词汇来解读中国普遍的社会生态,不出偏差才怪呢!
<strong>zyz, beijing</strong><br/>
說真話、暢所欲言、憲法保障言論自由…在中國可能惹禍,
禍從口出是中國傳統,歷代案例多如鴻毛,共產党反對國民党的口號就有言論自由的藉口,可如今怎樣?敢說真話的現世報誰不怕?
兩岸三地某地言論自由到氾濫,那又另番天地。
教育人民思維理性、正義、公道、政府包容,BBC就不會覺得難採訪。
<strong>陳致祥, 泰國、曼谷</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