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翔转自博讯网
许多政治学范畴的概念如各种主义,左右派之分,在中共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客观意义的政治学的缺位和官媒长期的胡说,许多人至今仍搞不清这葫芦里的乾坤。
从价值学的视角分析,各种政治统治方式不外乎两种:民主与非民主(或专制与非专制)。不管一种主义的名目如何,其本质总脱离不了这两者。二十世纪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但是从政治的本质和政治价值看,我们仍可从中看出本世纪的两大政治模式:一是以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为母价值的民主模式(或非集权模式);另一是以群体主义(collectivism)为母价值的非民主模式(或集权模式)。
如果我们把两大政治模式本身所强调或所体现出的价值分别排列出,就可得出两个不同的“价值阶梯”(ladder of values)。所谓“价值阶梯”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个事物或为某个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并由此而产生出一套相关价值,这套价值从意见的表达到态度的形成,虽有各种面向,但是彼此之间却是逻辑相关,有它内部共同的规范与目的性。
价值阶梯1: 以个人主义为母价值,并由此而派生出“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系列子价值的政治哲学。其手段是一种政治计划(political plan),人民的福祉是它所欲达致的目标,其目的是当下性的现实社会的建设,在这过程中,理性的社会建设是必要的。在这个价值阶梯里,价值取向较偏向于下层人民的社会利益问题的,称为社会主义,又称“左派”;反之,价值取向较偏向于中上层人民的社会利益的,称为“资本主义”,又称“右派”。
价值阶梯2:以群体主义为母价值,并由此而派生出“奴役”、“专制”、“人治”、“君权”等系列子价值的政治哲学。其手段是一种计划政治(planned politics),人民的生活并不是政治目标,他们的存活只是一种达到未来理想世界的手段,在这过程中,非理性的社会行为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部分人民的牺牲也被认为是对整体保留的合理性基础。在共产主义,强调的是建立一个没有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称为“左派”;在法西斯主义,要求的是建立一个没有异族的纯人种社会,称为“右派”。两者的终极目标虽然不同,但是其所体现的价值与手段却是一样的。
从上述两种价值阶梯里,母价值的确定是由子价值推延出来的。这样一种价值繁衍法是根据逻辑分析,内涵大的概念能够推延出同类内涵较小的概念而得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主义”(或“群体主义”)并不是一个连续体,但是我们却很容易在各种政治评介的文章中看到“极端个人主义”这样带着负面评价的字眼。
究竟“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有什么样的分别呢?从语言上分析,“极端个人主义”的说法有两个歧义。一,“极端”可以是作为“个人主义”的前缀定语,意即“个人主义”本身即是一种极端的思想或意识形态,加上“极端”两字只不过是使之精确化;另一个意思是“个人主义”本身是中性的并可被接受的,但是如果走极端,则失之偏颇且不可被接受。
后一种理解与用法其实是思考上的一种错误,因为误以为“个人主义”是一个连续体,所以传统中国人的中庸思想被错误地引进。类似用法诸如“极左”“极右”都犯上同样的错误。
价值的分析能使我们对政治制度的政治本质得出一个更加清晰的图象,也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价值学的研究在实行非民主制度的国家里一直是一个禁区,价值与价值规律的提出更是一种禁忌。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