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淇转自:博讯网
(2016年5月10日,河南郑州,惠济区薛岗村一名男子持刀捅死3人,捅伤1人。警方正在处理现场 。网络图片)
据光明网5月12日报道,范华培,研究生毕业,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街道薛岗村的村民。5月10日下午4点左右,因为对正在进行的拆迁积怨已久,他持刀扎死3人、扎伤一人,其中一名死者为老鸦陈街道办事处负责拆迁工作的副主任。凶杀案发生后,民警在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将范华培当场击毙。
在薛岗村的残垣断壁间,包括范华培自己,四条生命顷刻间化为乌有。至少两家媒体为这令人震惊又百味杂陈的一幕梳理了前情,一是当地村民认为,拆迁价格低于建筑房屋的成本价,可能出现补偿款比修房子花费还低的情况,“范华培家就是如此”。二是,合法拆迁是“先安置后拆迁”,但薛岗村的拆迁是“先拆迁后安置”。凶杀案发生之前,薛岗村部分村民已经因拆迁产生了怨念,“也有人曾放出话,如果遇到强拆会舍命维护自己的房子”。也许正是因为阻塞的诉求和累积的对抗情绪,让范华培最终选择了手持白刃,夺走了三条活生生的人命,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凶手和暴徒。
杀人,已经逃不开作恶者的角色。但如何称量他的“恶”,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解决此事的其他选择。在此事的信息还处在初步披露的情况下,这种判断需要借助更大的背景材料来解惑,因为,除非反常识的极个别案例,能够匪夷所思地跳脱出一般逻辑,大多数事件都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范华培刺杀拆迁干部,并非郑州市惠济区今年的第一起跟拆迁相关的事故。今年1月7日,郑大四附院放射科、太平间遭强拆。事发时该医院处于工作状态,突然袭来的挖掘机破墙而入,医生和病人四散。事发后医院称,强拆造成6具病人遗体被埋,人民币近2000万元设备被损,多名职工受伤。
关注过当时新闻的人会记得,当时在强拆责任的认领上,当地官方展现了惊人一致的推诿与沉默。面对“拆迁者是谁”的公共质问,工程项目部推给街道办,街道办推给区政府,区政府则只称拆迁合法,但对于具体哪个部门负责,却无可奉告。一时间形成了比恐怖袭击还难找“负责者”的吊诡局面。一周后,此事以“惠济区两名领导干部被处分”,“组织强拆的涉事企业负责人被刑拘”收尾。
范华培所在的老鸦陈街道薛岗村,则是惠济区旧城改造的最后一步。当地政府网站显示,4月28日,事发12天前,惠济区负责人还强调:“要硬起手腕,防止反弹,实现清零目标。”“硬起手腕”和“清零目标”的政策是如何作用到范华培这样的具体拆迁户身上的,一家有地位的公立医院所遭遇的近乎恐怖的暴力和蛮横,会否更“坦然地”加诸于更弱势的拆迁对象?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到底该如何在社会意义上评判范华培带来的惨案。
唯一确定的是,人们在长期对拆迁征地的观察中已经发现,典型的中国式强拆先天带着悲剧的导向。大量的、正在进行的那些“没出大错”的拆迁,可能是某一正常机制偶然发挥了效用;而一旦拆迁者使用暴力或者强制力,关闭了所有正常利益博弈机制,被拆迁者的心理预期也会迅速随之改变,导向以暴制暴的局面。也许范华培案,只是这些要素累积下最极端但却符合逻辑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