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刘晓波事件的政治价值

2017年07月29日 综合新闻 ⁄ 共 197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谢亚杰转自”多维新闻“

首先,我觉得刘晓波事件是个悲剧,整个事件以这种方式收场,令人非常遗憾,也令人悲伤。这件事其实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对刘晓波及其家人是一种抚慰,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外界舆论对中共和中国政府的指摘批评。但是很遗憾,现在已经是这个结局,无法逆转了。

 

在这个事情的晚期,尽管在是否应解除刘晓波剩余刑期、是否应同意他出国诊治等问题上有争议,但监狱当局和医护人员,对挽救刘晓波确实尽到了最大努力,最高层对此也非常关注,指示要求尽力救治,为此甚至邀请中外专家组成联合医疗团队,让刘晓波得到了最好医疗照顾和临终关怀服务。这一点,刘晓波本人及其家属都无异议,刘霞也对医生等表示感谢,在悲怆之下,表现得很有理性和风度。

 

其次,我个人非常欣赏刘晓波为了理想的牺牲精神,也理解他的向好初衷,他确实是希望中国能变得更好,希望能走法治化道路,也希望人民有更多民主自由权利,这一点他和另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赖不一样。达赖是为了分裂中国,为了让他所谓的“大藏区”独立,达赖的“中间道路”,对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这是一种“向恶”的分裂主张。

 

但在另一方面,我又强烈不同意刘晓波为中国开的政治药方。我认为中国一定不能采取西方制度模式,不能走西方的政治道路。中国的政治和制度建设必须走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的道路,必须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而且这个中央政府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管治才行。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没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或是中央政府不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管控,中国必将陷入严重混乱,甚至会陷入烽火连天的军阀割据状态。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晚清及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不能让这个国家和十几亿人民再陷入那样的灾难,也不能拿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十几亿人的性命去冒险试错,那是一条不归路,没有回车键,踏上之后,就是国将不国,血流成河。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强势的中央政府也必须要能容得下异见,能听得进批评,要尊重社会上不同意见的表达,要不断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要下决心保护公民的个体自由,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政治包容精神才行。不能够说一听到批评就跳脚,一看到异见就打压,不能让权利成为某些人的私宠,甚至是打击报复他人、巩固自身利益的工具,更不能以牺牲公民个体自由的方式强化管治权威,必须要对人民敬畏、对权力敬畏。

如果做不到这些,这个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人民就有理由去推翻它,再寻求建立一个新的有管治能力的、满足人民期望的中央政府。任何一个不尊重人民的、容不下批评和质疑的、不对人民开放的威权型政府,都必然会最终走向解体,这已经被几千年的朝代更迭证明,后来者必须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权力固有的劣根性和人的趋利本能,在威权制度下,建立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非常重要,甚至比西方民主社会更为重要,而这个机制的建立与运转,对威权本身又是个挑战,所以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如果这个机制建立不起来,或者是无法有效运转,从长远来看,对这个制度本身又是致命的,因为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异化为专制暴政,而专制暴政又必然会被人民推翻。这是由人的本性、社会规律和政治本身的运转规律决定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的第三点看法是支持刘晓波所倡导的自由、民主、法治精神和制度建设要求。当然,我所说的民主,是有一个强势中央政府下的中国的民主,不是刘晓波说的西方的民主;我所说的制度建设,是中国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是刘晓波照抄西方的制度建设。或者说,我的主张是以“改革”的方式,巩固和完善威权型中央政府制度,在这个框架下,实行法治,确保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第五个现代化”。而刘晓波在本质上,是要以非暴力的“革命”的方式拆掉现有制度,从西方嫁接一套制度过来,导入西方人定义的现代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晓波的遭遇又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说中共对他采取管制措施又是不意外的。因为当你想以“革命”的方式来推翻一个制度的时候,如果这个制度本身又是一党执政的威权型制度,他必然会采取反“革命”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执政地位和制度权威。大家想想看,连我这样坚定维护现有制度道路的改革派都不受体制欢迎,刘晓波这样的革命派,能不被维护体制权威的强力部门打击?

 

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度”,一个是“法”。“度”的问题是你到底用多大的力量来反击,“法”的问题是你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并依法行事。对刘晓波的处理,我想很大程度上人们就是在围绕这个讨论。具体包括:刘晓波该不该被抓捕?该不该被判刑,而且是判重刑?该不该对他赦罪或者更早保外就医?对他的妻子刘霞等实行看管软禁是否合法等?

 

现在,刘晓波已经死了,很多人可能会说,再讨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但我觉得,对这些问题的持续讨论,才是刘晓波事件遗留的价值。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