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囝燊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海外媒体报道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被中国政府监禁至死,而西方政府为与中国做生意,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加的压力变小了。
罹患肝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7月13日在沈阳中国医科大附属一院病逝。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森发表声明认为,中国政府对刘晓波的早逝负有重要责任。法新社7月14日报道说,中国政府让刘晓波在监禁中去世,是赌定了与保卫异议人士的权利相比,全球各国政府更关心如何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正当中国加紧打压公民社会之际,中国的贸易伙伴们变得低调。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仍在增长之中,与中国做生意的前景令很多国家减少了对中国侵犯人权问题的公开批评。例如,2010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向监禁中的刘晓波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后,中国停止从挪威进口三文鱼,直到去年12月,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这次刘晓波在中国医院治病期间,挪威总理回避有关刘晓波的问题,只是在刘晓波过世后才表示“非常难过”。有挪威记者对此评论说,挪威政府选择了三文鱼,而不是刘晓波。刘晓波逝世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共同记者会上先是称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然后才对刘晓波逝世表示哀悼。
报道引述美国“人权观察”中国项目主任苏菲.理查森的观点说,中国政府早在10-15年前就明白了不会为侵犯人权付出任何真的代价,除了公众的谴责,刘晓波的死亡并不会给中国政府带来什么后果。
美国纽约非政府组织“中国人权”资深政策顾问高文谦认为,西方各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政府施加的压力不够,
“西方国家,本身立国的理念就包括自由、民主、人权。但是它在处理这些事情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经济上的收益。在两者的平衡上,确实往往是把人权问题放到了末尾。”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7月14日报道称,刘晓波的案例反映了西方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施压减少到了何种地步,中国领导人很擅长利用经济和外交的诱惑及威胁来挫败这种压力。报道说,联合国高层官员对刘晓波去世的消息反应不一,似乎也反映了围绕中国和人权问题的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竭力通过增加财务支持和提供维和部队来提高自己在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Zeid Ra’ad al-Hussein)在一份悼辞中明确批评了中国,称刘晓波是一名“因坚持信念而入狱”的卫士。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就要小心许多。在被请求置评时,他的发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表示,古特雷斯“深感悲痛”,但他没有提到刘晓波去世的背景和他的妻子行动受限的情况。杜加里克星期四对记者表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没有更多可以讲的。”
美国纽约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对此评论说,
“如果国际社会不集中力量推动中国在人权方面的进步、向自由民主制度的转变,那么到后来,西方自己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要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也是刘晓波之死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信号。”
现年61岁的刘晓波是中国著名异议人士,曾积极参与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并因此被拘押。2008年他参与起草了旨在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零八宪章,2009年他被当局以煽动顛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监禁。他的妻子刘霞也遭长期软禁在家。2010年刘晓波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中国基本人权所进行的长期、非暴力的奋斗”。今年5月23日刘晓波在狱中服刑期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办理保外就医,在沈阳中国医科大附属一院救治。刘晓波和妻子刘霞表达出国治病的意愿后,美国政界发声,敦促中国立即释放刘晓波,让他到海外就医,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言人也敦促中国给出“人道主义信号”,但中国对此置之不理,直到刘晓波病逝。
美国国会12名来自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的议员,7月13日透过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委员会(CECC)发表声明称,对刘晓波病逝致以深切哀悼,并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4项外交要求,包括促请中方向刘晓波家人归还遗体,批准刘霞离开中国前往她想去的海外国家,对刘晓波病逝展开独立调查,以及对在刘晓波事件上需负责的涉案中国官员进行制裁,如冻结海外资产等。
(记者:林坪; 编辑:嘉华; 网编: 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