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海 转自 财经 杂志
原载《财经》杂志2005年第9期
卖官市场规模越大,利益共同体越稳固,相互掩护的可能性越大,因 而很难指望通过当事人举报曝光
卖官、买官行为在理论上是最高层次、最具破坏性的腐败行为,按理 说应该是最具风险性的行为,因而容易成立的推断似乎是:卖官行为 属于极端的偶然现象,即要么卖官者具有极端的高风险偏好,要么卖 官者极度善于伪装。但是,我们从马德案发到受审的全过程可以发现 ,以上演绎推理并不成立。
首先,马德并不是一个心智不健全的狂人;其次,马德也不是一个心 理素质超乎常人的善于伪装者。要理解这种矛盾,有必要深入探究一 个普通官员涉足最高层次腐败行为的体制基础。
1.卖官与风险偏好无关
卖官者的心理倾向是我们关注的内在因素。从韩桂芝-马德-李刚案 发前后的若干细节看,当事人并非风险爱好者,甚至可以说是风险回 避者。案发后,韩桂芝曾寄希望于佛祖神灵保佑,体现了寻常老妪的 无奈。
马德则是“懂法”的,不仅仅在于他的妻子是法官,而且在案发前, 已经有过很多腐败官员锒铛入狱甚至被送上刑场的结局给予他警示。
2001年12月19日,沈阳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在 南京市被执行死刑。马向东是马德1997年7月到中央党校中青班 脱产学习一年时的同学。看到昔日的同学被枪毙,马德感觉到“太可 怕了”。据说,他曾经连续几天没睡着觉,还将收受的钱款归在一起 ,写了一个明细,准备交给纪检部门,以避免与马向东一样的下场, 但后来他并没有那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