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暴力截访观察---------警惕突发事件后抢尸现象

2017年03月28日 综合新闻 ⁄ 共 213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王红转自新浪网

一些官员,在执政中成了“利益”的囚徒,甚至不惜以损害逝者最后的尊严、污染死者亲人的丧服来换取。不仅是抢尸,在安全生产事故中,有意瞒报死亡人数,在公共安全事故中,不公布死伤者名单,甚至是一些地方矿难后“早出殡赔偿多”的政策,实质上都是与抢尸同样恶劣的“了事”之举。

  尊重尸体,是一个社会中生命价值和尊严的直接体现,可说是文明的底线规则。然而,现实再次击穿底线:湖南常德一位79岁的老人离奇“疑似”自杀后,尸体被警方强行抢走,理由是“维护公共秩序”。

  这样的抢尸事件,屡屡发生。从四川内江“颠簸活”后特警持盾牌“护航”的抢尸,到江西宜黄县长带领下的医院抢尸;从都江堰农民工讨薪被杀后警方为保证据抢尸,到江苏邳州200人暴力征地打死村民后防暴警察抢尸……死去以后,尸体寄托亲人无限的哀思,也象征一个人最后的尊严。但是,在这些人眼里,尸体却成为潜在的“要价筹码”,成为可能破坏“公共秩序”的工具,成为动用权力、动用警力,无论如何也要“抢”过来的关键物证。

  常德“抢尸事件”中,一位“负责人”讲电话时说:“抢了尸体,事情就了了。”可谓一语道破:无论如何,就是要了事。或者说,至少要占据了事的主动权。为了了事,不需要怜悯和同情,更不需要尊重;为了了事,就能置职责于罔顾、置伦常于罔顾,甚至置人性于罔顾。

  为什么这么急于了事?原因也很简单。事情不了,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政绩甚至利益。从媒体的报道中可知,在“抢尸事件”背后,有着相当长的“前史”,涉及到从县委书记到相关部门的庞大人群。这些未有公断,还需详细调查,但至少说明,抢尸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而抢尸的原因,也并非像官方通报所说“维护公共秩序”那么简单。

  一些官员,在执政中成了“利益”的囚徒,甚至不惜以损害逝者最后的尊严、污染死者亲人的丧服来换取。不仅是抢尸,在安全生产事故中,有意瞒报死亡人数,在公共安全事故中,不公布死伤者名单,甚至是一些地方矿难后“早出殡赔偿多”的政策,实质上都是与抢尸同样恶劣的“了事”之举。

  更可怕的是,在一些有违人伦、有违人性的事件中,还有人会祭出公共利益的大旗。的确,良好的公共秩序、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公权力理应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是把稳定当成政绩,而不是当成责任;是把稳定当成了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所谓维稳之类的借口,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不过是保住暂时的稳定而已,只要在短期内——至少是任期内——不出事,哪管走后洪水滔天。

  对尸体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对人的态度。在类似“抢尸者”的少数人眼里,人只是没有感情、没有温度的代号,是工作的对象、是执政的“客体”。他们既忘记了“权为民所用”,更忘记了“权为民所赋”。不仅丧失了执政者基本的政治信仰,也抛弃了现代政治的基本伦理要求。或许,从抢尸维稳到暴力截访,从骄横的雷语到带血的强拆,最该牢记的,还是人民政府前有“人民”两个字!

  公开高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守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黄金时间四小时内向媒体发布新闻。”据介绍,广东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目前都已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对记者采访“零拒绝”。(据7月14日《广州日报》)

  报道中还提到,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确保“亚运年”社会的和谐稳定,广东省采取了3项措施确保信息畅通和高效执政:一是在全省聘请了包括新闻记者在内的2.5万名基层信息员,第一时间收集上报突发事件信息;二是建立起信息平台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发生两个小时内上报省政府;三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全力打造公开透明、诚信高效政府形象的良好愿望。

  时间就是效率,信息就是资源。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开”和“高效”已成为各级政府有效执政的重要方面。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博客用户规模2.2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23亿。即平均每3至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网民,每6个人中就有1个拥有博客。“突发”意味着“紧急”,“紧急”考验着“应急”。地方政府也许不能预知事件的发生,但措施得当、运转高效的应急预案却可以使应对更加从容、使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而“黄金四小时”已成为公认的评判处理危机的主要根据,具体来说,就是在事件发生四小时内向媒体发布新闻,这样才能够及时掌控舆论导向的话语权,能够有效把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

  笔者以为,“公开”和“高效”应当是政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赢得社会公信力的两大要素。设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更是各级政府加强与公众沟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明智之举。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政府都要勇敢面对,从容应对,积极引导,对记者采访恪守“零拒绝”凸显政府的自信。面对突发事件,坚持“第一时间”和坦诚公开披露信息至关重要,切不可迷信“谣言不攻自破”、“身正不怕影子斜”、“谣言止于智者”以及“后发制人”等传统思维,更不可采取封锁消息、一味否认、三缄其口和闪烁其词等错误做法,这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损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