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2016年度报告

2016年12月30日 综合新闻 ⁄ 共 159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撰写

从中国博士招生想到的

前阶段,我大学期间的一个校友,吐槽他在某百年老校的博士生入学考试中遇到的奇闻:刚刚考完,报考学科的带头人就发短消息给他,今年报考该学科的考生有10多人,而招生指标只有两三名,他的卷子答得很不理想,劝他及早另作打算。该考生打电话询问详情,方知仅有的招生指标已经预留给关系户,即使他该科成绩答得再好也是不及格。

听后我感到诧异,按照常规,考试结束后需要大约两三个星期才开始阅卷,卷子还没有评阅怎么就可以对考生的成绩下结论呢?

大家都埋怨目前中国的博士生基础差、功利色彩浓厚、无心向学。然而,又有多少人从招生、录取、培养制度本身作些许思考呢?官员考生、关系考生占据了博士招生资格的大部分,有心读书的人报考无门,生源质量如何提高呢?有心培养、却没有关系的小导师无人报考,即使有人报考也被潜规则掉,混世魔王式的草包博导弟子众多,却无力指导,这样的培养制度又如何提高博士生质量呢?更为危险的是,阳光下的权力滥用,彻底败坏了象牙塔仅存的几丝清净,堵死了平民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损害了知识分子的清流美誉,迫使优质生源流失海外。

  博士招生的黑幕列举

1.招生资格方面向权力倾斜。中部某高校,在博导资格遴选时,故意把博导的标准降得很低,然后采用投票的方式,利用权力控制投票结果,结果每每领导干部荣登博导光荣榜。更为奇特的是,在本校草根教授无缘博导资格的同时,许多官员、行业主管领导却屡屡在博导招生名录中以兼职教授的身份露脸。

2.招生指标分配人为操控。华东某高校,博导数量严重大于年度招生数量,在此情况下,竟然规定一名博导最多可以一次招收4名博士生,导致领导同志每年门庭若市,草根博导多年无博可导。

3.垄断命题权、阅卷权。江苏某高校长期以来,博士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均为学科带头人一个人把持,学科其他博导无权涉足。权力封闭运行的结果必然是权力的滥用。为便于给自己的关系户多加关照、打击异己,该校某博导经常在试卷中采用“结合你工作的地区、专业谈谈……”的方式对考生身份进行识别。

4.复试过程中暗箱操作。华东某高校某学科博士生复试常常采用突然袭击方式,不通知学科所有博导参加,而是临时召集自己的弟子徒孙组成草台班子,根据事先拟定的录取名单,对号入座地给考生复试成绩打分,以确保关系户入围。

5.录取过程权钱交易明显。每当博士录取名单公布之时,华东某高校周围的高档宾馆、饭店均宾客盈门,权贵考生、混世魔王博导、不作为招生单位领导等嘉宾高朋满座,一桩桩课题经费划拨、横向课题资助、子女就业安排、毕业论文代写的交易就在酒足饭饱之时达成。

  对策和建议

相对于客观、公正的高考,中国大学博士招生采取学校自主命题、自主录取的方式。在中国目前权大于法、人情高于公平的情况下,制度漏洞大、暗箱操作机会多,黑幕最厚。如果说博士招生的黑幕在法治不健全、权力暗箱操作的情况下还可以容忍,而在今天反腐倡廉大旗高高飘扬的时候,对这股歪风邪气就应当采取严打、高压的态势。

1. 国家层面。教育部设立博士招生投诉委员会,公布举报电话,负责对考生的投诉进行落实,一旦查实,就应该给当事人严肃的政纪、法纪处分,必要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通报批评招生单位,使违法者身败名裂、姑息养奸的培养单位名声扫地。

2. 培养单位。提高博导入职门槛,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公正公平原则,分解招生指标;学科组博导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命题人、阅卷人动态调整;复试必须由学科组全体博导参加,复试成绩必须由全体博导签字才能生效;录取名单、考生成绩、考生身份必须网上公示。

3. 考生。对于招生中的不公正、潜规则现象,考生应当给予坚决的抵制,并向招考单位、学校主管部门直至教育部进行投诉,对于有疑问的考试成绩,考生可以要求报考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复审。必要时可以投诉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使混世魔王式的违法者无法在高校立足、向权力媚俗的招生单位名声扫地。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