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歧视观察:校园欺凌事件学校不应不作为

2016年12月26日 综合新闻 ⁄ 共 113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邹长明转自中文网

近日,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甚至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学校也于12月10日发布声明,呼吁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12月10日 中国新闻网)

细看学生家长的长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字里行间,诉说着一位普通母亲,对于孩子受到校园欺凌,却遭遇学校的不作为和家长的轻松带过时,内心的无奈和痛心。其中的是是非非,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将校园欺凌事件曝光在网络上,有效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从教师让迟到学生互扇耳光,到儿童遭到幼师多次虐待,再到少年被同学群殴致死,随着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被曝光,校园欺凌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人们声讨着毫无人性的施暴者,亦对受暴者表达了最大的同情和关怀。事实证明,在网络上曝光校园欺凌者的暴力行为,一定程度上,的的确确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问题是,学校“小霸王”在短暂的威慑下有所收敛,但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生长土壤,暴力施行者和受害者的和谐景象,不过是昙花一现。当公众的视线转移,校园霸凌,依旧会在各个学校继续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发布到网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已然是数不胜数。而那些依旧被“校霸”们欺负凌辱的孩子,有多少是没有被发现和解决的呢?让学生互扇耳光的教师被解聘了,殴打、辱骂同学的“霸王”也被警察请去教育了,但校园恶势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更悲哀的是,一些被欺负的学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老师家长倾诉,结果要么是被一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给轻松带过,要么是换来暴力者更严重的殴打和伤害。不可避免地,使得那些活在校园欺凌中的少年,更加自闭和孤独。

本应是和谐温馨,彼此相伴着茁壮成长的校园,被一种暴力氛围笼罩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在孩子身上的体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暴力倾向,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做了不良示范。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引来儿童的模仿。部分成年人肆意表现出自身戾气,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照着成年人的样子,一有不如意,便倚强凌弱,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同学间的冲突。因而要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把视线聚焦于儿童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惶惶不可终日般活在校园欺凌中的少年,他们的青春到底有多残酷,外人恐怕无法理解。而一股脑将校园欺凌事件曝光在网络上,看似是在为他们尽一份力,实则和实施暴力的人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粗暴地将其放在网络上,的确会引来一片关注和唏嘘,但热点降温后,他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谁都不知道。如果真的想做点什么,与其盲目跟风谴责曝光,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尽自己所能地传递温暖,用爱去关怀整个社会,将校园欺凌者包裹在爱中,化解掉其身上的戾气和暴力倾向。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