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聪转自搜狐网
建国前后毛泽东看好人口众多:人是第一宝贵的
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就十分注意和重视人口问题。但是,一直到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之前的几十年里,则很少有能够全面反映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文献。直到1949年8月,美国政府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件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阐释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这就为毛泽东提供了全面阐述自己人口思想的机会。美国政府和艾奇逊的观点是,中国人口太多了,饭少了,所以发生革命。中国已有四、五亿的人口,是一种"不堪负担的压力",谁也无法解决的吃饭问题决定了中国要继续发生战争,继续乱下去。从这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到马尔萨斯主义的影子,其在197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曾这样写到:过度的人口增长将带来饥荒、瘟疫、战争和各种灾难,把人口当成了灾难的源泉。
对此,毛泽东的回应似乎也可以反射出其在当时的人口观: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大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同时他还批判了马尔萨斯所谓食物增加赶不上人口增加的理论。毛泽东在批判中还从历史经验提炼出一个十分著名的命题--"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并写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文章: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五十年代初出于“发展生产”的动机,以及受苏联相关政策的影响,这一时期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主要思路是鼓励生育。无论城乡,在生产、生活物资的分配上都倾向于子女较多的家庭。因此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对“绝育”和“流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办法。最早的一部法规是《机关部队干部妇女打胎限制的办法》,1950年颁布,规定了极严格的打胎流程,如要丈夫同意,医生证明,首长批准,擅自打胎者,要给予处分。后来又有《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及《婚前健康检查试行办法》,卫生部还通知海关,对避孕药具的进口,严加禁止。头几年人口猛增,客观上与这一系列措施有莫大关系。
回顾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贵和人定胜天。同时也可看出当时毛泽东始终认为人多是好事。[详细]
鼓励生育人口暴增 毛泽东提"计划生育"思想
由于鼓励生育,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大陆生育率达到37‰,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
1953年建国后首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l,938,035人,估计每年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1957年,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介绍其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他认为人口实际增长率已达到30‰,若不控制,50后将达到26亿。庞大的数据引起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中国人口的关注。
马寅初认为放任人口增长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理由有二:1、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劳动力廉价,人们不愿意改进技术实现机械化,进而无法提高生产率。2、人口过大,会导致大量的国民收入用于消费,会减少用于扩大生产和再生产的资金比重。
1956年对于全中国女性来说是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中国首次提出“计划生育”的说法并开始公开、频繁提倡“避孕节育”。1956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29条第3项规定:“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明确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
同年9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养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问题进行适当的宣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
1956年10月12日,毛泽东接见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时提问:“在南斯拉夫是否实行计划生育?”毛泽东说:“过去有些人批评我们提倡节育,但是现在赞成的人多起来了。夫妇之间应该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次提出新人口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得到毛泽东赞赏。3月1日毛泽东又在讲话中又明确说:“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
在毛泽东明确提倡“节育”思路后,马寅初接着提出自己的“节育“思想:“我听了两次毛主席的谈话,他对中国人口问题有深刻的了解,也有很正确的地方,他主张我们中国人口控制在六亿左右。……两年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在浙江小组提出了我国的人口问题。……我们却有很大的问题,人口这样多,多于苏联三倍,不能不谈。但因为反对的人多,我自动收回。不料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最高领袖毛主席对人口问题有同样的看法,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他所见所闻远比我广,得出的结论一定更正确,因此我对毛主席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详细]
“大跃进”时期:毛泽东不再明确提倡“节育”
毛泽东对计划生育态度的转变出现在“大跃进”开始后,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可谓风风火火。 “二五计划”生产急速扩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毛泽东开始转变对“节育” 的态度。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认为“人多好”,“现在还是人少”,同时他还认为当人民有文化了,就会自行“节育”:
“要破除迷信,‘人多了不得了,地少了不得了’。多年来认为耕地太少,其实每人二亩五分地就够了。宣传人多,造成悲观空气,不对。应看到人多是好事,实际人口七亿五到八亿时再控制。现在还是人少,很难叫农民节育。少数民族和人口少的地区可不节育,其他地方可试办节育。一要乐观,不要悲观;二要控制。人民有文化了,就会控制了。”
1958年1月28日,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恐怕还要发展一点。2月,在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马寅初和邵力子两位先生再次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已经与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合拍”。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人多力量大”的著名观点,指出:“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正是在全国“大跃进”、人多好处多的浓浓氛围中,节制人口的声音被淹没了。为了扫除“大跃进”的思想理论障碍,毛泽东批判了党内外“反冒进”主张的理论依据——马寅初先生按比例发展的“综合平衡论”,“新人口论”则是综合平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5月4日北京大学60周年庆祝大会上,陈伯达到会突然发难,说:“马老要作检讨。”5天后,《光明日报》等紧跟其上,掀起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和经济理论的高潮。
1959年后中苏关系破裂,全党全国开展“批修运动”并准备打世界大战,甚至声称6亿人口死三分之一仍然是大国,既然要打仗,人多就是重要资源和实力。马寅初主张节制生育的人口理论自然就同毛主席的人多好处多论大相径庭了。反右中,马寅初等人遭到批评,伴随大跃进带来的浮夸与冒进,节制生育再次成为标靶,既使在决策层,人口观念也出现反复与混乱。1958年至1961年“计划生育”几乎中断。 [详细]
“计划生育”重启 其后成为国家政策
没有人想到,当三年困难时期过去时,中国人口出现第二次暴增。人口自然增长率1962年和1963年分别是27.14‰和33.5‰。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口总数达7.2307亿,中国大陆人口达到6.9458亿,逼近7亿。过往我国"节育"是以"提倡"为主,没有完整制度体系建设的。"大跃进"过后,国家对于计划生育的态度出现微妙变化。首先"计划生育"被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来"认真"对待。过往我国"节育"是以"提倡"为主,没有完整制度体系建设的。"大跃进"过后,国家对于计划生育的态度出现微妙变化。
1962年12月18日,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
"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定的政策。认真地长期地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健康,有利于教养后代,有利于男女职工在生产、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也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健康和繁荣。因此,提倡节制生育预计划生育,不仅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而且符合有计划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此一时期,一直是周恩来站在提倡计划生育的最前线,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基本上持默许态度。1965年l月9日,毛泽东终于在同斯诺谈话时,对计划生育有了明确表态。埃德加·斯诺问:"主席对中国计划生育的进程感到满意吗?"毛泽东说:"不满意。在农村还没有推广。最好能制造一种简便的口服避孕药品。"
70年代初,建国后第一次生育高峰期诞生的那一代逐渐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再度呈过快增长趋势,就业压力也日益加大。
1973年的《国家计委关于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报告》提出争取到1975年,把城市人口净增率降到10‰左右,农村人口净增率降到15‰以下,要求各级主要负责人认真抓好这项工作,人口规划首度被正式纳入经济发展计划。毛泽东第二年年底对国家计委的报告批下"人口非控制不可"的批示。
此时,国家提出了了"晚、稀、少"的计生政策,晚是指晚婚、稀是指生育间隔为3年以上,少是指一对夫妇不超过两个孩子。各级计生组织机构逐渐恢复与扩充,最早出现的是1970年山东省革委会设立的计生领导小组。1975年,各地市县开始配置专门计生干部,省一级的计生领导小组有编制12人,隶属卫生局,至1978年,14个省的计生办公室已单独设置。1979年是高层领导人说出"错批一个人,多生三亿人"名言的年份。
不过那时候,计生工作抓得并不紧。1980年9月,"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个口号开始响彻中国大地,口号来自中共中央写给党团员的公开信,要求他们带头执行。第二年国家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口号也变得家喻户晓。
1982年两件大事,最终使计划生育升华到基本国策的地位,9月份,中国共产党十二大确定"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计生工作自此正式进入全面普及的大发展阶段。新世纪的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又标志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被纳入法制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依靠法律和政府行政力量,投入巨额资源,推行计划生育国策的国家。 [详细]
控制人口弊端显现 计划生育可以休矣
在2015年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这种把庞大的人口规模当成发展的巨大力量的表述,与长期以来官方文件中提到中国人口现状就是"人口多,底子薄"之类唉声叹气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照。
我国从1971年开始提出和号召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到1991年我国的生育率就已经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至今已20多年了。除我国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之后仍然限制生育的。
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已逐渐显现:老龄化程度加快、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风险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养老问题突出等。如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过亿老龄人口的国家。根据"六普"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1.77亿,占13.3%,比2000年提高2.2个百分点,约占世界的1/5。2015年开始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7%,2.5亿人之多。也就是说,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
有人担心,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会不会导致中国人口再次爆炸增长?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只有在生育率高于世代更替水平2.1时,才可能出现人口膨胀的压力,反之则将出现人口的减少。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论证这个观点: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在2010、2011、2012年的生育率分别是1.18、1.04、1.26。而1.2的生育率则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出生人口将萎缩45%。也就是说“即使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率只达到2.0,也还是低于更替水平。
国家卫计委王国强副主任在2014年4月曾表示:“单独二孩”政策将新增人口约200万。但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才总共批准80多万对单独夫妇的再生育申请,实际出生人数最多不到80万。可想,从单独二孩申请情况来看,全国生育整体趋势依然是逐渐下降的。即使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率只达到2.0,也还是低于更替水平。
如今,人口问题辩论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公共事件。辩论不但摧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指出了这一政策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更有学者提出,中国在1990年就该废除计划生育了。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生育率长期走低和老龄化加速的人口新常态,生育政策必须应时而动,做出迅速及符合实际的调整。世界上没有一个面临老龄化危机的国家,还实行严苛的限制生育政策的,这是自杀行为,计划生育可以休矣。 [详细]
参考资料:
《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生育》:载于《凤凰周刊》2014年第4期,作者:邱天仁
《毛泽东强烈反对计划生育:有人就能造人间奇迹》载于《人物》 作者:穆光宗
《黄家杨:毛泽东用计划生育为大跃进善后》共识网,2012年3月,作者:黄家扬
《易富贤:计划生育造成人口危机 应从限制到鼓励生育》共识网2015年2月
《中国生育危机|王丰:10年内,中国将步入长时间人口缩减期》澎湃新闻,2015年2月,作者: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