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08年中国高校毕业人数创新高 就业的“危机年景”

2016年08月11日 综合新闻 ⁄ 共 490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5年12月5日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11月09日 转载)来源:南风窗本刊记者石破 发自武汉 (博讯 boxun.com)

10月25日上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馆。华中高校大学生就业“五校联合”第一场招聘会在阴雨中举行。体育馆外几千米的长路上,万伞云集,入口处拥挤的人群不得不收了伞,淋着雨,挤作一团,每个学生的脸都挤成了烧饼。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大四女生杨春艳,早上7点多就来了。五大高校(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进场有赠票,华农的学生没有。杨春艳花10块钱买票挤了进去。招聘会上有1 00多家企业,愿意收她简历的却只有几家。这几家企业前排了很长的队,招聘名额却都只有1~2人。杨春艳觉得希望很小,但她还是投了。

会场内只有一个女厕所,门口也排了长队。有位女生看见她的同伴在排队,赶紧上去问:“咦,这是什么公司啊,这么多女生排队?”她的同伴回答:“这是厕所……”听到这段小插曲,杨春艳说:“我没觉得好笑,只感觉好心酸。”杨春艳为应聘而买的高跟鞋,进场时被人踩坏了。她打算再买双高跟鞋,继续奋战招聘会。她说,不穿高跟鞋,用人单位就不会看你一眼。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汉与西安、上海、北京并称全国四大高校集中地,也是211高校的集中地。北京、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大多不愿外出;西安地处大西北;而武汉距离东南沿海相对较近,沿海地区本身的高校又少,所以来武汉开招聘会的沿海企业很多,也不乏国际500强企业的身影。每年9月份起,武汉的高校几乎每天都有招聘会,招聘的高峰期则在11月及翌年3月。

2008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明年将会突破 600万人。与此相对的,却是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放缓,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大,负面影响已初显端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就业办的主任朱虹,人称“中南财大就业第一人”。他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七八年了。金融学院的就业率,最近4年中两次名列全校第一,两次名列第二,但今年他遇到了从未想到的困难。

金融学院08级共有12个班,由于前几年的房地产热,08级的工程管理、房地产各追加了一个班,却没想到今年形势变化这么大。去年10月20日,房地产企业就来开招聘会了,但今年到现在还没来。去年碧桂园在全国招了800名应届生,中海地产也招了不少人,今年它们都不招了。中南财大是全国大学里唯一的工程管理专业班设在财经大学内,这个班的学生既学金融,又懂房地产,往年就业率是100%,但今年的就业形势不乐观。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去年来金融学院招了23 人,今年的计划减至12人。但朱虹认为:“等他们4年后毕业时,随着经济复苏,房地产人才还是会有一个刚性需求。”

中南财大法学院的研三学生李华峰,10月份刚参加过一场武钢的招聘会。李华峰回忆说:招聘会上,武钢各部的部长都来了,态度很和蔼。他可能并没注意到这些武钢干部在和蔼微笑掩饰下的忧郁。

10月27日《长江商报》报道:在武汉科技大学110周年校庆会议论坛上,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林透露,市场萎缩,武钢的库存已达到80万吨,部分厂房已经停产检修,形势非常严峻。在前不久召开的集团会议上,武钢提出了降低成本 25亿元的目标,公司内部员工称,扣工资已在广大员工中实施,有人因上个月未完成考核任务,被扣除了20%的薪水。

10月2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近日,湖北省总工会举行了一场帮扶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招聘会。据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显示,进场求职的5万人中,大学生就有3万多人,占了求职者数量一半以上。有人惊呼:大学生开始与农民工、下岗职工抢“饭碗”了!

根据自己在招聘会的现场感受,李华峰说,涉及金融的单位会比往年减招很多人,但目前中央级部门公务员招聘人数却比往年多。他认为,是大部制改革带来了新的用人机遇,比如新成立的住房保障部等,就对理工类、金融类、土木工程类、计算机类的人才有需求。

扩招苦果就业咽

3年前,武汉市一家洗脚城“大唐足浴”招聘储备干部,要求应聘者的学历是本科以上。今年,在武汉一些有名气的洗脚城,都可以见到来自武大、华师等名校的学生在当服务员,他们有的是搞兼职,有的因毕业后屡屡找不到工作,只好先在这里找个事做。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中心的钟文锐老师说:“从2001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211以上学校问题不大,教学质量有保证。有些新升格的职业技术学校、三本院校,没有独立的师资,教学跟不上,又没有母体,加上招生分数低,生源素质差,教学质量下降。最惨的是那些穷山沟里的孩子,他们对外界信息闭塞,以为能上大学很光荣,结果来了一看是分校……”

据知情人介绍:湖北省某个行政级别只是科级的大学,却有几万名在校生。武汉市某大学有8所分校,“全市到处都是他们的校园”。湖北某家经济学院内部还有个工商学院,“学院里面有学院,文法都不通”。

中南财大金融学院就业办主任朱虹认为:“我们一味追求大众教育,盲目扩张,势必忽视质量。从欧洲高校来说,他们搞的也是大众化教育,但那是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他们不像我们这么粗放,有的一所大学只一栋楼,但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我们国家80%是农业人口,人口基本素质没跟上,大学扩这么快干啥?我认为这是鸵鸟政策:为了延缓就业压力,把年轻人都弄到大学里。结果问题越积越多。有很多分校是杂牌学校,学生基本上没学什么,完全是混时间。”

“读大学的回报与投入不成比例,社会应该反思,家长也会想:把孩子丢到大学,投入几十万元,颗粒无收,还不如拿这钱让他做生意。”朱虹说。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说,2002年,教育部开始统计部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并向社会公布,但从2006年起停止公布了。一是有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有虚假成分;二是就业形势不好,高校压力大,你公布了,就业率不佳的高校面子上过不去,对办学不利。

虽然不再向社会公布了,但教育部对国务院有保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承诺,并作为高校“一把手工程”,每年召集全国各高校的校长、书记去部里开会,同时还组织抽查。每年9月、12月,全国各高校向省、市、区教育厅上报两次就业率,但这些数字很多是有水分的。有的高校既无专职人员、专门机构来做这些工作,亦无专项资金的支持,只是应付检查。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过去法学系的学生容易就业,中南财大的法学院曾是亚洲最大的法学院,人数最多时有五六千人,现在只有800多人了。因为法学院的毕业生也遇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2001年起,全国高校整体扩招,法学院也赶了这个风潮。各高校竞相开设法学院,全国开了200多所,甚至理工科大学也开法学院,因为法学院乃文科专业,办学成本低;法学院教师可从其他学校聘请,不耽误授课。另外,2000年初席卷全国的“法学热”,使考生普遍以为学法律的就业前景好,毕业后可进公检法。

2006~2007年,全国法学本科生总数达到50万人,每年毕业12万多人,而全国法律系本科毕业生有80 %的找不到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一是招聘单位需求量小,企业里只有法务部门需要,而法务部是小部门。虽然中国司法系统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但检察院、法院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门槛高,除了学历要求外,还要求应聘者必须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每年9月下旬举行的这项考试通过率只有1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杨春艳,专业是社会学,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跟杨春艳一样,她的同学姬二平如今也在天天跑招聘会。姬二平说:“我准备了两份简历,一份针对营销岗位,一份针对文秘岗位。有的同学准备了三四份简历,见什么岗位招人就投什么。文科生只能这样。现在公司不景气,正裁员,我们又没工作经验,除非是特别优秀的,比如学生会主席,做过很多学生工作,获得过很多奖项。否则,很多企业一看简历,直接就刷掉了,连面试的机会也没有。”

姬二平颇为自己当初填报农业院校而后悔。她是河南农村人。根据河南省的规定,考生填报农大为第一志愿者,可以降20分提档。姬二平笑道:“我进来以后才知道上当了----原来华农这么好进……”

而从2003年开始,以往被人瞧不起的师范院校,却变成了报考热门。几年前,全国师范类院校大多为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是那些农村穷孩子、读不起别的大学时才报的,但随着师范生就业普遍有保障,加上国家规定师范专业生可免学费,而其他专业的学费却一年比一年涨,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便逐年增多,将师范列为第二志愿的还基本上录不了呢。

近几年,华中师范大学每年的毕业生,75%~80%都直接进了就业市场(其余20%~25%为考研、考博和出国)。在教育部公布部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 2003~2006年,华师的就业率名列全国第二。2008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统计,华师在全省部属高校中的就业率名列第一。

华师就业中心的钟文锐老师说:“我们最担心的是非师范类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心态不稳,择业眼界高,高不成低不就。”

融入社会为何难?

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接受的十几至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在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完成的。等到猛然要找工作了,就像一群未经训练的新兵被赶上了战场,他们不知如何拿枪,不知跟谁打仗。

华中农大的杨春艳说:“我们从小学到高考都很懵懂,上了大学也无人点拨。我觉得80后这一代人普遍是这样的。高中毕业时,班主任跟我们说:‘你们填报志愿,千万别找我。’他怕担责任,老师这样太不负责了。”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邓琴琴,今年暑假去一家中学做实习老师。她觉得华师的教育偏向综合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其他院校强,但她当起老师来却不那么自信,因为自己欠缺作为一名老师的技能训练,如板书、教态等。“我们只在大三时有教学技能培训,其他两年都是专业课----我们的专业知识倒挺扎实。”

华师就业中心的钟文锐老师承认这一点:“我们的课程大纲设计有缺陷,是以学校内部的眼光来传授知识。现在我们正在改。去年开始招的免费师范生,我们聘请全国的中学特级教师为导师或兼职教授,从师德、教学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从2007年9月起,华师还为1~2年级本科生开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为3~4年级学生开了大学生就业求职策略与指导课。这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每期10堂课,堂堂爆满。

中南财大金融学院05级工程管理班的女生邱剑勤,经过6轮筛选,10月27日参加了宝洁公司的第七轮招聘考试。虽然应聘前途仍是“杀机暗伏”,但小邱的心情已较为平静。“我觉得找工作的目标是‘定高得中,定中得低’。很多同学找工作碰了壁,觉得很痛苦。我跟他们说,找工作不是终极目标,个人的发展讲究后劲。现在你就精疲力尽了,以后怎么办? ”

许多考生报考大学时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志愿,毕业时,往往是非大城市、大企业不去;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毕业后也都不愿回家乡。有的毕业生惧怕激烈的就业竞争,想在学校多呆两三年,等能力强了再出去,于是就选择考研。现在的大学制度之下,大本要读四年,研究生读两至三年,但其中光为找工作就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岂不是一项很大的浪费?

中南财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李华峰说:“这要因人而异。像我这样读三年研的还好。两年制的研究生,第一年的前半年有新鲜感,后半年再适应一下;第二年既要准备毕业论文,又要找工作,每一样都是大事,处理不好,毕不了业,工作也找不着,鸡飞蛋打----这两年基本上就荒废了。”

对于媒体上曾热炒过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记者在采访发现,学生极少有这种意愿。学生们普遍认为,创业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资本、人际网络、社会阅历,还得有勇气、魄力和独到的眼光,“我们出去,什么都没有,自己生存都保证不了,怎么创业?”因此,他们平时根本不想创业的事,只想找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学校开有创业课,但老师讲得也很平淡,不像搞传销的讲员那样激情澎湃,能让人焕发出高涨的创富热情。

“我们想先出去找工作,把自己养活了,不让父母担心,然后再想创业的事吧。因为创业不成功,父母肯定是最大的受害者……”一位中南财大的同学笑言。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