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张若渔:失业率粉饰太平,无异于饮鸩止渴

2016年08月05日 综合新闻 ⁄ 共 114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6月7日(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4月09日 转载)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张若渔
(博讯 boxun.com)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调查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已经超过了7%国际警戒线;而今年3月份国家人保部公布的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两相比较,前后数据竟相差一倍。(《中国经济周刊》4月7日)

两份数据之所以有如此鲜明而尖锐的差别,盖因社科院采用的是调查失业率,而人保部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概念不同,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统计范围随之大异其趣,统计结果当然也就无法等量齐观。从此意义上讲,出现统计数据“打架”的情况也属正常。

但,更多的是不正常。因为,调查失业率相比登记失业率,更能敏感而客观地反映城镇失业状况,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后者的断裂性、模糊性甚至欺骗性,暴露地愈发明显。既然如此,我们的疑问是,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至今仍然抱残守缺、刻舟求剑、削足适履,无法涌现改弦易辙、从善如流的能力和品质?

陈陈相因的“城镇登记就业率”已然风雨飘摇,官方也在相关场合坦陈这一数据“并不完美”。应该说,对于改革失业率统计方式,民间与官方是有一定共识的,但令人欣慰的共识,并没有达成迅速行动的逻辑。登记失业率依然坚硬而刻板的存在,更先进而科学的调查失业率迟迟不知所踪。

对于推出调查失业率的遥遥无期,有官方人士解释称,“由于国家十一五规划4.6%的目标已定,如果再用另外的数据,跟考核目标对应不上。”显然,这是政治考量压倒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投机策略——为了交出一份完美的就业答卷,不惜人为裁减失业率。其中的诡异逻辑即是,政府统计部门“误导”了国家决策,然后又必须为了维护国家决策的庄重,而执拗地力挺一项不合时宜的统计方法,从而压抑了变革求新的可能和动力。倘若谬种流传、恶性循环,可以想象国家决策与就业实境的隔膜与断裂,可以想象有多少失业者被排除在国家救济的范围之外而禹禹独行。

推行调查失业率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知易行难,而是知难行易。对于政府统计部门而言,必须剥离附加在失业率上种种政治以及政绩考量,使其恢复一个数字的真容。坚定地祛除攀比心态,消弭“风景这边独好”的虚妄,赋予失业率一种真实的品质,然后坦然地应对,负责地担当。否则,如果继续将错就错,不仅失业率统计公信全无,改革的时机以及窘迫的民生势必无限期贻误。

失业率统计改革,改亦改,不改亦改。粉饰太平无异于饮鸩止渴,政府统计部门与一些半官方组织、社会经济组织的数据“打架”现象频现,也显示失业率统计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涉及政府领域的很多错误,往往不是一时失察造成的,而是眼睁睁的自蹈险境。失业率及其改革的滞重,可以权作一个注脚。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