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教育部以就业率挂钩高校专业被指难解决就业

2016年08月01日 综合新闻 ⁄ 共 649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4月24日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1月27日 转载)
求职队伍中,多一个被拒绝的大学生,大学就有可能少一个专业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杰
教育部以就业率挂钩高校专业被指难解决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教育部“专业挂钩就业率”新规引争议
教育部以就业率挂钩高校专业被指难解决就业

每一个求职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危险的专业”
教育部以就业率挂钩高校专业被指难解决就业

东方网11月27日消息: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被“亮红灯”,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之际,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将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率直接挂钩。近年来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让就业率直接掌控专业的“生杀大权”还是引发了社会诸多不同的声音。不少专家学者指出,“随行就市”的大学专业设置无法解决就业难,相反,盲目地以就业率为导向设置专业,会导致众高校“一哄而上”,不利于高校专业设置的长期发展。再者,大学毕竟不是职业培训所,它的学术及精神和灵魂上的追求还是应该坚守,不能盲目地“一刀切”,否则,一流大学没建成,反而建成了一流的职业培训所。

快报记者在南京高校调查时发现,对一些就业率不高的专业,高校会自行调整,隔年招生或暂停招生,这一做法早已是常态。而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士也表示,专业设置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项基本内容,教育部的规定仅是指导性意见,不会强制执行。

就业“牵引”专业

教育部七年前就推出了

680万,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次刷新纪录,比2010年增加20万,就业形势严峻。11月21日,教育部在其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据了解,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的“生死”挂钩的做法,教育部早在7年前就推出了,今年只是提高要求,旧话重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2004年12月,教育部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三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江苏更严

就业率低于70%就要限招

就业率高低决定专业存亡,事实上江苏早已先行,且要求更严。2004年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王斌泰就明确表示,要限制一批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发展。

今年4月,江苏省又先行一步下达文件,对高校专业就业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要求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就要减少招生计划,而江苏要求70%。”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要求严格控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并结合各高校就业率统计,确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本专科专业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就业率低于60%的本专科专业实行隔年招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低于50%的本专科专业停止招生,进行改造建设。

江苏省教育厅还确认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设计、广播电视新闻学、美术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为严控规模专业。

专业隔年招生、暂时停招

江苏高校已是常态

教育部要给就业率低的专业“亮红灯”,引发社会“激论”,而作为当事人的高校却出奇淡定。“高校培养人才本来就是为社会所用,如果毕业生没有出路,学校的办学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赵鸣告诉记者,南京大学每年安排招生专业时都会会同教务处、就业办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讨论,一些社会需求降低的专业,学校会采取隔年招生或者暂停招生。南京大学本科专业共85个,但年年都有专业停招,平均每年招生的只有60~70个专业。现在学校按照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再选择专业方向,对一些社会需求量不大的方向,学校已经喊停。这两年,考虑到教育技术专业就业需求不旺,这个专业方向已经暂停。

记者调查中发现,专业隔年招生或者暂停招生,在本科高校中相当普遍,绝大多数高校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隔年招生,河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隔年招生,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也非年年招生。

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高校的专业更多地围绕着就业转,有撤销专业,也有专业“改造”。最近两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取消了市场营销专业,而把营销与专业结合起来,汽车营销专业火了起来。“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比普通营销专业毕业生高500元,而且专业对口率高。”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副处长高宏彦说,学校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8%,其中汽车营销专业学生供不应求。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就曾撤销了民航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这和办学资源和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关。比如物业管理专业,因为行业收入普遍不高,报的学生不多,虽然工作好找,但对学生没有太大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专业。

高校申请撤销部分专业

与就业率关系不大

隔年招生、暂停招生,力度更大的就是直接撤销专业。“最近几年,江苏有少数本科高校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撤销部分专业,停止招生。”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兵告诉记者,2010年,苏州大学撤销动物科学专业,河海大学撤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今年,南京理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申请撤销。但记者也发现,学校撤销专业,就业率并非是唯一原因。

河海大学学生处有关人士透露,学校撤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也并非这个专业就业率跟不上。相反,这个就业率很高,每年都在90%以上,但学校的师资一直跟不上,才会“忍痛割爱”撤销了这个专业。而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非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而是专升本的专业,取消这个专业和就业率并没有直接关联。

“高校的专业设置会考虑到很多因素。”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蓓蕾介绍,除了市场需求外,高校还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要办出学科特色。还有专家分析,高校在设置一个专业时,会考虑就业率,但是还会考虑师资、办学条件、实践场所等其他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高校申请撤销专业并非十分普遍,每年全国申请撤销专业的本科高校专业不会超过50个。以2010年为例,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中,撤销的专业仅25个。

“万金油”专业

都是行政审批的

然而,让各界异议的是,每一个本科专业的行政审批权都在教育部,换句话说,包括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面临停招的专业,它们既是教育部自己审批通过的,又是将被教育部拿掉的。“十五”“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大扩张,本科高校迅速扩招,民办高校也异军突起。“招生人数增加,学校的专业也跟着

多了。”南京一所省属高校学生处处长介绍,高校每年都要上报一大堆新增专业,由教育部审批通过。有的学校最多一年新增了十多个专业。

单以2007年一年的专业审批结果来看,江苏48所高校就新增了176个专业,平均每所高校新增4个专业。而民办本科院校是新增专业的主力军,如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增加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11个专业,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新增了制药工程、交通运输、药物制剂、工业工程等10个专业,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新增9个专业,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增加8个新专业。

2000年左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高校一窝蜂地开设法学、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使得这些专业一度成为了考生家长追捧的热门专业,过量开设使得这些专业也就成为了“万金油”专业。“用句不客气的话说,这些专业只要是个学校都开。”

很快,“热门”专业职场遇冷,毕业生尝到了苦头。高分考进法律系,临近毕业时朱同学才发现,律师的理想遥不可及。朱同学是南京一所高校法律系2011年毕业生,当年这个专业很火,毕业了可以直接进法院、当律师。“法律专业确实不太好找工作。”朱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各个学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被大伙儿称为“万金油专业”。早在读书期间,他就知道,如果过不了“中华第一考”,找工作可就难了。大三那年,朱同学就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参加了司法考试,结果以十几分之差名落孙山。班里30多名学生也只有两个人通过。

法学专业毕业生多,但明确招这个专业的岗位可以用稀少来形容。即便是一些公司有法务岗位,也多半要招硕士生。最终,他在一家司法考试的培训机构工作。而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没找到对口的单位,不少人当了文员,或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专业生死挂钩就业率

导致就业率注水

七年前,教育部已提出就业率与大学专业的“生死”挂钩。但在熊丙奇看来,这一做法并没有有效改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催生了高校就业率注水与造假。一些高校从“生计”出发,不但编造就业数据,还出现大学生“被就业”和“被要求就业”的乱象。其实,不同大学本应有不同办学定位,985高校、211高校这类院校,应该实施精英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而职业教育学校则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果都用就业率评价大学办学,无疑把所有学校都变为了“职业培训所”。

“由于市场需求随时在变动,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盲目地跟从就业率来考评专业,很容易造成高校‘一哄而上’的情况。”河海大学就业办主任黄林楠认为,比如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早几年就业很火,高校蜂拥增设这类专业,而前两年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波动很大,一下子跌到谷底,一度出现毕业生就业难。但从今年的形势来看,市场回暖,这类人才又开始供不应求。因为市场需求的波动大、变动快,高校的专业设置变动真的可能很难紧贴市场的脚步。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有关人士则表示,高校办学要结合市场需求,但绝对不能完全听命于就业率,否则会造成很多问题。专业的热度反馈应该是在四年后,以短期内的热门效应来判断是否停招某些专业并不科学。物流管理、动画等专业是近两年高校频繁新增的专业,现在就业需求量较大,但几年后,大量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前景很难预估。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蓓蕾表示,高校应该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办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打造实力较强及传统特色专业,而非过多强调“高就业率”。

这仅是指导性意见

不强制执行

高校会不会在就业率上注水,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会不会全体覆灭,高校将沦为“职业培训所”,诸如此类的争议和担忧铺天盖地而来。但在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兵看来,外界的众多质疑主要还是因为对政策不太了解,“需要解释的是,教育部要求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就停招,这只是指导性的意见,不带强制性的。”他解释,学科设置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教育主管部门不会干涉,只是在宏观调控层面给予指导。

但在审批新增专业时,无论是各级教育厅还是教育部,明显“手紧”了很多。教育部就提出,财政学、金融学、法学、治安学、侦查学、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刑事科学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这12个专业将限制申请。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兵介绍,对江苏省专业设置总数超过30个的部分专业,江苏省教育厅也将限制审批,其中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此外,新闻、哲学、经济学等初次就业率过低的专业也将严格控制。

延伸

文史哲专业将遭“灭门之灾”?

适当缩减规模,不会被淘汰

相比理工类专业,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就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少高校老师都担心,基础学科将被大刀阔斧地“砍掉”,面临的可能是“灭门之灾”。更有人犀利地指出,片面强调就业率,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越来越边缘化,我们离真正的“大师”渐行渐远,离“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越来越远。

基础学科“出口”

确实不太畅

基础学科为科研储备人才,社会需求必然不会太多,和应用型学科的毕业生相比,就业率一直偏低。根据2010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2010年本科毕业生分科类专业初次就业率统计中,哲学类就业率为67.44%,汉语言文学63.38%,法学类,距离教育部规定的60%“高压线”仅一步之遥。而数学类就业率为76.16%,其中数学基地班的就业率仅53.13%。

“找工作,我们一直很吃瘪。”最近,南京一所高校历史学大四学生张同学着实苦恼,“我们很难找到对口的单位,前两天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基本上没看到明确招历史专业的学生,而大部分单位都要招计算机专业,看得大家心里拔凉的。现在找工作已经不期望能够对口,只要看到文秘、管理岗就投简历。因为知道就业难,班里有一半的学生都考研了,但考研后就业之路依然很迷茫。”

专业都有存在价值

不会全部取消

对教育部的这项规定,部分教师表示“有鸭梨”,他们甚至担忧这对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是“灭门之灾”。南京林业大学的唐老师表示,不少基础学科都是为国家储备人才,如果把就业率低的基础专业全部停招,那势必会造成国家后备科研人才不足,从长远来看,对国家的科研发展将带来一定的冲击。

每个专业都有存在的价值,专业本身并不存在好坏。这是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王兵的观点,他说,问题出在了专业设置上,一旦专业过剩,市场无法接纳,就会导致就业难。对高水平大学而言,提倡保持特色专业,基础学科肯定还要保留。

“南大是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实力超群,涵盖物理、化学、数学、地质、天文、大气等专业。”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鸣告诉记者,学校还有13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将统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怎么可能因为某个专业就业率略低就把专业轻易取消。

东南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仲伟俊教授表示,基础学科就业率不高的确需要调控,可以适当缩减规模,但绝不能仅仅因为就业率,就让这些专业消失,还是需要在规模上有一定的保证。他建议政府从学科发展角度进行调控。这些专业就业率低,但也不是零就业率,当缩减到一定规模,甚至这类人才成了稀缺的,就业率也就不低了。

对话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仲伟俊

高校专业调控不能唯就业率

柒周刊: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是塑造人的学识、修养的地方,并不等同于职业培训机构,将就业率跟专业设置挂钩,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您如何看待?

仲伟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调控招生规模,这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做的。以前在高校快速扩张期,部分高校不排除为了加快招生规模扩张,不太考虑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专业设置有盲目性。这种情况下,用适当措施来调控招生规模有必要。如一些偏文科的专业更容易扩张上马,招生规模扩张过快,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柒周刊:用就业率来引导高校设置专业,是否合适?

仲伟俊:要充分考虑当前就业率来调控,但也不能唯就业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前两年跌到谷底,当时软件服务外包没发展起来,但现在,这个专业供不应求。所以在专业的设置上,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产业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进行充分预测,不能简单一刀切。

柒周刊:那么,高校设置专业到底应该以什么为风向标?

仲伟俊: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有些学科是基础学科,必须保证。有些人才培养出来,不是马上进市场,而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的。

柒周刊: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设置专业时是否该有所区别?

仲伟俊:最理想的是各校自己去设专业,让学校真正成为责任主体。学生找不到工作,学校就没人去报了。现在高考升学率已经很高了,高校要成为责任主体,可以把专业设置权、未来招生自主权给高校。政府要进行监督。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根据成绩和兴趣来看,学校专业不行就不报。

不同层次的学校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要考虑。一些研究型的大学,要考虑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更要考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来确定培养规模。直接面向就业的要根据市场来调控。不要用一种标准。以管理学专业为例,南大、东大和刚专升本的学校定位就不一样。要针对具体学校和具体专业来确定。 (博讯 boxun.co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