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4月7日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3月03日 来稿)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同时出现的劳工荒形成强烈反差。可以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劳工荒同时并存这种反常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年轻人择业观念与社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大尺度调整。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否则还可能矫枉过正,造成就业及用工方面的其他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相当复杂,应该包括新增就业人数、退休人数、就业岗位数量及分布、冗余岗位撤销、待业人员数量及积累情况、大学专业设置、毕业生人数、择业观念、就业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等等。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我作为一个业余人口研究者,根本没有能力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准确的综合分析。我只能从人口年龄分布状况这一个方面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作以简单预测,对于其他方面的因素,且留待以后再作深入分析。
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估算一下当前就业与退休的平均年龄。现在大学生读完专科一般为22岁左右,读完本科一般为23岁左右,高中阶段有重读经历的学生还要再大些。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读研,就业年龄也要相应后延,有的可能要到30岁以后才就业,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我暂把大学生平均就业年龄确定为26 岁。平均退休年龄,现在的一般标准是男60岁,女55岁,男女平均为57.5岁,再考虑到一些工作人员因机构改革提前离岗,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内退”,还有一些人因病提前退休。特殊岗位有超过60岁以后才退休的,但数量很少,并不会对总体退休年龄产生太大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我暂把平均退休年龄确定为 56岁。 (博讯 boxun.com)
按照这样的平均就业与退休年龄,根据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分布状况,我试对未来27年人口就业形势分析如下:
2008—2014年,上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大量进入退休年龄,可以腾出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但此时处于就业年龄的人正是1982— 1988年间生育高峰期间出生的,这一阶段要求就业人数多于退休人数,大学生就业压力仍大,而劳工荒也将愈演愈烈,大学毕业生迫于强大就业压力,转而选择体力劳动岗位就业的将逐年增多。
2015—2017年,1959—1961年人口出生低谷期出生的人口进入退休年龄,退休人数相对较少,要求就业的人口为1989—1991年出生的,就业压力仍大,劳工荒仍无法缓解。
2018—2026年,1962—1970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大量进入退休年龄,而1992—2000年间出生的人口逐年递减,要求就业的人数在逐年减少,而腾出的工作岗位在逐年增加,对大学生就业较为有利。此前若干年累积的待业人员在这一段时间也可基本消解,所以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应该是越来越好。
2027—2034年,1971—1978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大量退休,退休人数较多,腾出大量岗位,而2001—2008年以后出生的正值就业年龄的人口偏少,就业形势将变得非常宽松,中国将进入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全面短缺时代,法定退休年龄将不得不向后推迟,也将有大量外籍劳动者进入中国弥补空缺,这些人应该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等地。
为什么只预测27年?因为我无法判断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修改时间。如果2008年开始修改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从2009年开始生育数量才可能有一定回升,对2035年以后的就业缺口会有一定的弥补,而如果今年仍不修改计划生育政策,2035年以后的就业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将有更多的岗位成为空岗。
当然,我的这篇文章只分析了各年新增大学生人数、退休人数这两个重要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只用了平均年龄的指标,并未考虑相同年龄的人在就业上的先后梯次问题,并未充分分析前面提到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的预测只能是个粗浅的预测。我从一个易被人们忽略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大学生乃至总体人口就业趋势,只希望有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从而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全面分析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