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转自FT中文网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民营部门错过了过去8年期间国内的信贷热潮,尽管北京方面努力推动经济转型,使其降低国家主导的重工业的比重。
据北京大学经济学家介绍,民营部门债务与总资产之比已从2008年的48%降至2015年的35%。同期,国有部门这一比率小幅上升至53%,尽管中国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有民营部门水平的三分之二。
“好杠杆减少了,坏杠杆增加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黄益平表示。
黄教授警告称,如果这种趋势不扭转,“财务资源将进一步从经济的高效率部分流向低效率部分,加剧资本错误配置,增加中国的经济风险。”
国企投资在今年上半年飙升,而民营企业的投资继续下降。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利用留存利润进行投资——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这种战略导致民营部门投资大幅下降。
民营部门的中小企业还为影子贷款支付高达20%的年息。《亚洲政策》(Asia Policy)期刊援引的由Jianjun Li和Fengyun Hu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受访的中小企业有近60%使用了非正式的信贷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人民币(合601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引发了一场基础设施投资热潮,消耗了巨大数量的钢材和其它大宗商品。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至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如今重工业中的国有企业遭遇慢性产能过剩,并在偿还银行贷款方面出现困难。
官方数据显示,国企利润在今年头五个月同比下降了10%。
中国正试图通过剔除绩效糟糕的国有企业、培育规模较小但更具效益的民营企业来实现经济再平衡。但是,据黄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介绍,自2008年以来实际发生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他们就“国进民退”发出警告。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