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威转自博讯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三在最新发表的报告中称,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中,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宏观问题”,也是该国经济体目前面临的四大挑战之一。不过,在听从IMF警告之前,经济学家对这一贫困水平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在针对美国的这份报告中,IMF援引美国官方统计数据称,美国贫困人口大约有4670万,占人口总数的15%。其中,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每3个女性户主家庭就有1家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而且,贫困人口中约40%有工作,这与“懒惰是贫困主因”的认知构成了偏差。
“这么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这无疑是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IMF总裁拉加德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她警告说,“贫穷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还会侵蚀劳动参与程度,削弱在教育上投资和改善健康状况的能力。”
“我们的评估是,如果不加以遏制,这四大因素——(下滑的)劳动参与率和生产力、(收入分配)极化现象以及(高)贫困率——将腐蚀经济增长的基础,抑制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她说。
报告呼吁美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大对穷人的补贴以及引进更好的措施帮助穷人就业。尽管承认美国经济“总体来说,形势不错”,IMF以全球增长放缓、消费开支疲软等为由,将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2.4%的预计下调至2.2%。
不过,尽管贫困和收入分化问题成为IMF关注焦点,经济学家对贫困到底有多严重没能达成一致。贫困问题也是2016年美国大选的热议话题之一。
伦敦亚当·斯密研究所经济学家Tim Worstall 22日在福布斯网站上撰文,抨击IMF对美国贫困水平“一无所知”。他说,首先,“IMF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美国测量贫困的方法与世界其它国家都不同。”他指出,在其他国家,贫困是件“相对的事情——对家庭规模做调整后(通常还会将住房成本考虑进去),比家庭收入中位数低60%即被视为贫困人口。但美国不一样,美国采取的是绝对测量办法。”
更重要的是,“所有其他国家测量的贫困都已经体现了税收和福利体系的影响。而美国没有。在统计贫困水平之前,现金福利支出被纳入到了收入计算中,但居民通过税收体系获得的福利,以及通过商品和服务获得的福利却没有,” 他写道,“因此美国统计出来的贫困主要指的是,如果政府不帮忙,会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中;而其他国家统计的都是在得到了政府帮助后,有多少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中。”
美国人口调查局通常每年9月公布前一年的贫困线和贫困数据。最近一次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于一个标准的美国四口之家而言,2014年的贫困标准是年现金收入低于24259美元。
哈佛大学教授Kathryn J. Edin和密歇根大学教授H. Luke Shaefer连续几年跟踪了无数贫困家庭的生活,他们在刚出版的一本名叫《每天2美元:在美国衣食无着地活着》的书中写道,自1996年至2012年间,越来越多美国家庭陷入贫困。
他们的研究发现,有子女的美国家庭中有4.3%号称“2011年至少有一个月时间,每天仅靠不到2美元维持生计”,而1996年,这一比例为1.7%。
不过,哈佛社会政策教授Christopher Jencks认为,这两位作者忽略了穷人能够获得的食物券、租房补贴及其它联邦福利项目。根据他的估计,若将这些因素加入到Edin和Schaefer的研究中,那么1996年每天靠不到2美元生存的家庭比例会降至1.1%,而2011年该比例会降至1.6%。
他质疑联邦政府统计税前收入来衡量贫困的做法。他表示,如果再考虑进地方及联邦政府给予的帮助,那么“被官方视为贫困人口的家庭中,约半数的生活水准要高于1969年的贫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