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慧转自博讯网
从六四纪念活动分析香港各大政治阵营特点
(博讯北京时间2016年6月09日 转载)
今年,香港人纪念六四的方式,前所未有地反映社会对身份认同的不同观念。虽然人们在文化上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对中国和香港的政治态度却截然不同,可以分成许多派系。
首先,参加维园烛光晚会的市民在文化上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及/或香港人,也希望中国实现民主。他们相信,一个民主的中国可以推动香港民主进程,而香港实践民主也会为大陆带来政治上的转变。对他们来说,纪念六四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不但是纪念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也象征一个希望:大陆政权终有一天会承认27年前犯下的错误。他们认为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并希望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所形成的大中华地区都可以实现民主。
相对于烛光晚会的参加者,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主办的座谈会和论坛的与会人士是新兴的本土主义者,他们认为香港人应该专注思考香港的未来,而非寄望中国实现民主。他们大多是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与上一代迥异,觉得大陆在政治上极为落后,并认为香港的未来在于“自决"。
从六四纪念活动分析香港各大政治阵营特点
(维园烛光晚会期间有人上台叫喊支持港独的口号被大会人员制服。图片来源:法新社)
然而,他们对“自决"的定义既广泛又含糊;他们认为香港人对于特区政府的运作应该有切实的话语权,尤其在2047年之后。在这方面,许多年轻人受到2014年占领行动失败的刺激,视野变得更加内向,对香港民主发展的重视程度更甚于中国的演进,也反对在维园举行“行礼如仪"的纪念活动。然而,他们所说的“自决"并不等同“独立",只是认为香港人应该自行决定2047后的未来,既与中央磋商、也与港府商议。
然后就是参加尖沙咀集会的人士。集会由议员黄毓民及其他本土派人士率领,他们不齿2010年民主派向港府妥协,让立法会改革得以通过。他们是死硬派的本土主义者,反对与内地官员就香港的未来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
第四类是港独倡议者,属极少数派系。他们甚至主张香港的政治前途应与大陆分开──这种立场既理想化,也无视历史因素。他们在维园抗议,反对主流民主派呼吁建设民主中国和香港,属于香港至上的少数激进人士。
第五类是亲中派和爱国人士。他们也属少数,认为六四纪念活动在政治上毫无必要,在文化和政治方面都向中国大陆靠拢。
最后是政治冷感人士。他们认为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比政治讨论重要得多。这类人态度务实,在文化上自视为中国人,但不惜一切排挤所有政治议题。
在国际都市,自我身份是复杂的议题。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愈来愈多人加入本土派,相对于视香港为大中华一部份的人,他们对未来悲观得多。本土派崛起,也反映香港政坛的民主阵营愈趋分裂,今年9月的立法会选举也将反映这种情况。从民主派内部的分裂情况看来,相信难免会有更多年轻的本土派人士当选。这也反映民主阵营欠缺有力的领导人物,导致民主运动四分五裂,让年轻的本土派人士得以上位。南早报道 作者卢兆兴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