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姗玉转自博迅网
“清真泛化”背后的本位逻辑:
兼谈主流社会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问题
作者:哈德
最近“清真泛化”的问题不仅成了热门话题,而且变得炙手可热。各种声音基本一致地认为,清真不仅泛化了,而且成了社会问题。更有甚者认为,清真泛化现象,是穆斯林群体有意识地和主流社会隔离起来。
那么清真泛化这种“匪夷所思”的问题背后道底存在什么样本位的逻辑?穆斯林社会真的准备和主流社会对立或是要格格不入吗?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具备两种人类学常识(人类学知识的应用曾经为殖民地的治理发挥过重要作用,我们今天反而在少数民族社会的治理上有意识、无意识地忽略这一套知识体系。)一种常识是“文化相对论”,另一种是“地方性知识”。
文化相对论的基本逻辑是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时,不能站在一种文化价值立场去评价另一种文化价值立场,每一种立场都在各自的文化里自成体系,符合其内在的逻辑。地方性知识强调要跳出自己的文化中心认知立场,站在对方文化的立场,用对方的逻辑去解释、理解、判断和认知对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这两种常识与方法论对西方种族优越论与文化中心主义带来了最为深刻的反思。这也应该是当今世界正确对待文化多元主义应具备的最基本常识和有实效的理念。如果没有这两种常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仅难以进行,而且会陷入文化与种族优越论的泥潭。那么清真泛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
说到底,清真问题在穆斯林的本位视角里是洁净与污秽的问题,穆斯林的宗教攻修里要求表里如一的身心清洁。所谓洁净,在穆斯林的宗教功修里,既要求服装洁净,又要求所进食物也要洁净,洁净是接近真主的前提。礼拜的人不仅要求有大净(全身的沐浴),而且还要有小净(身体一些部位的清洁),同时礼拜的衣服也不能沾染任何点滴的大小便(包括动物的),只有这样的清洁干净才能达到进行礼拜仪式的条件。
所以每日五次的礼拜,穆斯林都会想方设法地保持衣着的清洁和身体的干净。小净时,最先清洗大小便部位,一般有条件的穆斯林生活的国家,都会在所有的侧所内安装有清洁大小便处的设备。其实这种设备也就是方便清洗的软管水笼头。
过去,我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因为条件艰苦,男性在小便后,会选择用干透了的粘土块“吸走”小便后残留的尿液,以防止尿液弄脏了内裤,使衣着不能保持干净。妇女则用专门的“尿布”以维护衣着的干净。现在因为条件好了,妇女都选择用卫生纸与卫生巾,但在礼拜小净时要用水洗净。穆斯林生活的国家在公共卫生间安装了清洗设备以方便人们在大小便结束后直接洗净下身。
如此,中国穆斯林去朝觐或旅游回来后觉得有这种设备的厕所方便,于是也仿效安装了这样的清洗设备,这就是清真厕所的来历。其实清真厕所也并无特别之处,不过多了这样清洗设备而已。
所有的穆斯林国家并没有因为增加了这个设备而拒绝非穆斯林使用厕所,同样中国的穆斯林同样不会拒绝非穆斯林使用这样的厕所,更不会通过厕所等方式建构族群边界,清真厕所仅是为了满足宗教攻修的基本程序而设立。
为了穆斯林的清洗方便,有些在公共厕所里设置了穆斯林专用马桶或座便器,其实也不过是让穆斯林在大小便后直接清洗而已,并没有特殊到提供了特别的服务,而且如果其他人想这样清洗也是完全开放的,并未拒之门外。
那么清真浴池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逻辑也很简单。伊斯兰教规定,同性男女彼此也不能互相窥视各自的羞体,在公共浴池里需要有分开的单间沐浴室。
我们知道,我国大多数公共浴池都是集体裸浴,这对穆斯林造成了不便。所以,为了保证羞体的不随便外露与相互窥视,就提供了有分开单间的“清真”浴池。这样的浴池也是面向大众的,而非仅仅接受穆斯林消费者。当然,如果大众浴池有隔离的单间浴室可以沐浴,穆斯林照样可以选择去公共浴室,教义里根本没有“不能到非穆斯林的浴池沐浴”的说法。
清真超市或专柜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卖清真食品的超市或专柜,这个超市里不出售猪肉(包括驴肉、狗肉、蛇肉)等非清真食品。或者说有些超市有清真专柜,也同理是专门卖清真食品。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专设清真超市或者清真专柜,不是有意设立隔离的边界,因为清真超市和专柜并非仅仅面向穆斯林销售,是面向大众的,人人都可购买。
对于穆斯林来说,有了清真超市和专柜,不过是保证了他们不会在购买时出错。这样既为销售者带来了生意,也方便了穆斯林的购买。这不是什么特别或者特殊服务,对穆斯林是单项选择,对非穆斯林是多了一个选项而已,根本不影响非穆斯林的自由购买选择。
清真牙膏的出现也是迎合商家为了穆斯林对洁净食品的特殊要求而专门生产的一种日用品。目前,在我们国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全国大众都为此恐慌,穆斯林群体尤为恐慌。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怕入口的食品因为还有穆斯林禁忌的内容而不洁净。有了清真牙膏,牙膏生产者不会把不洁净或有害的物质掺和到牙膏成份里,以便穆斯林放心地使用。
这同样不是专门为穆斯林服务,是为大众的,谁愿意谁就购买,没有强制,也没有限制。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有了清真牙膏,也并没有限制穆斯林一定要选择清真牙膏。作为消费者,穆斯林同样会理性选择质量好、有保障的牙膏,并非仅仅选择清真牙膏。质量和保障是第一位的。
中国穆斯林社会出现“清真泛化”的现象,其实都是为了保证自己身心洁净而采取的保障措施。这些措施之所以在今天被强化,不过是穆斯林在应对国内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集体焦虑而已,根本不是为了要把自己同主流或其他的群体有意识地隔离。
日常生活用品的选择,提供清真产品,对所有人来说,只不过多了一个选项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今天一定要通过这些现象,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分析和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群体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性,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各种差异进行定位。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的消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过急了就适得其反,把一切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如果继续这样,最终获益的是第三方势力,第三势力很明显就是那些日夜揣摩着要分裂这个国家的一切势力。
那么,当前主流社会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认识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这一现象?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如果从学术上定位,其实就是“现代性”的问题。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成了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如同是一切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现代性不仅会强化个体的自主性,也会强化群体的自主性与自我认同。就象主流社会在文革结束后迎来了一场民间文化的复兴一样,少数民族社会在现代性的刺激下也自然地产生了自我强化与认同需求。冷静地思考,这其实也是世界性的问题。
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背后促因其实不就是现代性促使的吗?主流社会蓬勃的现代性意识与运动自然会招致国内其他群体的争相效仿。对此,我们也应该正确地看待与引导,千万要跳出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这些对立的思维模式包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矛盾出现时单纯围堵和缺乏疏导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等。我们知道,一个正常的社会运转模式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问题,也不能把所有都围堵而不让问题出现,而应当是在矛盾碰撞中化解问题,使制度和社会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中实现优化与整合。
只有这种动态过程才符合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律。一旦思维模式化之后,处理问题时就因为思维的固话或模式化而容易走向极端的边缘。所以,在当前,主流社会一定要正确地理解和面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而不应该把所有的差异与自我认同都指向国家和社会的对立面。 (博讯 boxun.com)